“端午節來啦,請各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幫扶人在小鮮農網平臺購買貧困戶農產品,為貧困戶增收出一份力。”自安徽省廬江縣泥河鎮政府領導發出倡議以來,交易量大增,近段時間銷售金額有2.6多萬元。
在廬江縣消費扶貧平臺“小鮮農”網上泥河鎮區域顯示,貧困戶農產品涉及到土雞、土鴨、土鵝、蛋類、豬牛羊、水產、蔬菜、水果、農家土產等九個大方面。眼下,端午節臨近,農戶自家種養的農副產品成了“香餑餑”。
“養了許多雞,要不是顧書記及其他人幫忙銷售,我可急壞了。”6月24日,八里村貧困戶梅某的言語中帶著感激。
顧書記是指顧小銀,是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為了幫貧困戶解憂,借端午節之機讓企業員工享受福利,一家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委托顧小銀在多個貧困戶家購買了老母雞、雞蛋和豬肉。當天,顧小銀便與村扶貧專干錢業勝一起當起了“快遞員”,自己開車送貨上門。像顧小銀這樣支持貧困戶農產品銷售的,縣、鎮、村幫扶人中舉不勝舉。筆者發現,廬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夏明生花了425元購買了八里、盔頭村的土鵝、老洋鴨、土公雞。鎮政府青年干部汪洋在自己的貧困戶朱光來家花665元買了5只土雞。“我家人多,每個月都要從貧困戶家買農產品。”他說。
梅雨天氣,恰逢傳統節日,農村又有吃梅雞的習慣,目前土雞銷售比其它農產品的量大。平臺數據顯示,光是月形村的貧困戶夏某家小梅雞銷售了200多只。
鎮政府10多個班子成員也帶頭購買貧困戶的農產品,做出表率。政府、村(社區)食堂也積極從小鮮農網上下單。
“要把消費扶貧作為幫扶的重要舉措,進一步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既有干事的激情,也能迅速獲得可觀的收益,促進產業扶貧發展,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不斷鞏固脫貧成果。”鎮扶貧辦工作人員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