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資源縣兩水苗族鄉塘洞村,村級公路平坦寬敞,居民住房多是兩層的新樓房,村里一幅欣欣向榮的盛景。據介紹,塘洞村是“十三五”期間的深度貧困村,村黨總支部曾被列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進行整頓。如今,該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萬元,2021年塘洞村黨總支部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塘洞村的變化得益于該縣在黨建引領上守正創新。“資源縣強化‘黨建+ ’系統思維,著力清除鄉村振興中的‘攔路虎’,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資源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徐興志表示。
“雁陣齊飛”,鄉村治理“強起來”
實現鄉村振興的核心在于人才,資源縣將在鄉村中培養人才、將人才引入鄉村作為重要工程來抓,把人才工作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形成統分結合、協調高效的工作體系。縣委組織部門將304名年輕人納入農村(社區)及“兩新”組織后備干部庫,進行跟蹤培養,并對全縣74個村的“一肩挑”黨組織書記、村級組織委員和第一書記進行了專題培訓,努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同時著力打造“丹霞勝地聚英才”的人才工作品牌,實施“本土育才、芬芳引才、栓心留才、刀刃用才”四大工程,開展戰略性鄉村振興人才技能培訓15期1000余人次,聯合開展培訓班19期,聯合培訓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463人次,成功創業226人,帶動貧困人口發展3145人,順利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
“對難施策”,基層堡壘“硬起來”
該縣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先鋒作用,創新打造“黨建工作先鋒實體”“服務群眾先鋒載體”和“創先爭優先鋒個體”“三個先鋒體”建設工程,全面加強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戰斗力、組織力、帶動力全面提升。同時于各村打造集初心教育、工作展示、紅色傳承、綜合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為民,推動全縣基層“支部堡壘”大幅提檔升級。
中峰村黨委是曾經的軟弱渙散村,通過深入開展“三個先鋒體”建設,積極打造“紅軍福地·魅力中峰”黨建品牌,不僅解決了“軟、散”的問題,還一躍提升成為了自治區級四星級黨組織。今年來,該村投入81萬元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派出志愿者150人次,組織志愿服務活動17場,共拆違規建筑28座,幫助群眾重修、維修建筑物42座,綠化美化道路公共區域約300平方米,清理亂堆亂放垃圾300余噸,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大幅度提升。
“五能共聚”,集體經濟“活起來”
該縣堅持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整合指數考評責能、生態發展綠能、行動學習智能、部門聯動和能、粵桂幫扶粵能等“五能”,配強培育一批懂經營、會管理、有技術的村集體經濟發展骨干隊伍。截至2020年底,全縣累計投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扶持資金超6800萬元,共建設村級集體經濟項目100余個,全縣74個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5萬元。
創新“黨支部+新型農業”模式,積極把黨支部建在新型農業產業鏈上,打造“黨支部+”的模式,把一家小戶小規模連接起來,形成上聯行業、下聯農戶的新格局,讓黨支部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紅色驅動”。如中峰鎮積極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打造了資源縣中峰鎮楓木村沃柑種植項目,建設集產銷供、分選包裝、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現代企業,同時構建起“消費扶貧”銷售渠道,帶動附近村莊農戶通過采摘、搬運等方式獲得額外務工收入,平均每戶可增收5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