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貴州省黃平縣野洞河鎮泥巴寨村大棚蔬菜生產基地,30多座大棚整齊排列,遠遠看去十分壯觀。走進大棚里,村民們正在分工合作,忙著平整、育苗、種植、除草、施肥……
村民在大棚蔬菜基地栽種辣椒
正在基地務工的村民彭光蘭,是泥巴寨村窩凼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已經60歲了,平時依靠給本村烤煙大戶做些零工增加收入,但每年做的時間畢竟有限。駐村脫貧攻堅隊員楊再杰了解情況之后,引導她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加入到蔬菜種植產業,并及時介紹她到蔬菜基地務工,年務工達200天以上,實現了快速穩定增收脫貧。
黃平縣野洞河鎮泥巴寨村堅持黨建引領,以農村“三變”改革為平臺,通過“支部+企業+農戶”的新模式,打造建設有機化、標準化早熟蔬菜大棚基地,探索出“發展蔬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泥巴寨產業扶貧模式。
據介紹,泥巴寨村大棚蔬菜基地主要種植各種時鮮蔬菜,以綠色有機無公害為標準,分批次進行種植。時下正是辣椒、西紅柿、豇豆、黃瓜、南瓜等時鮮蔬菜的種植關鍵期,在基地做工每天80元,村民參與務工的積極性也格外高漲。
大棚蔬菜基地負責人王江勇告說,“今年蔬菜大棚有25畝,大棚外有8畝,總面積達30多畝,這段時間平均每天有8個村民在基地務工?!?/p>
“堅持把貧困群眾聚在產業鏈上、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強化蔬菜產業與貧困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群眾不離鄉、不離土就能融入產業發展,實現穩定增收、穩定就業、穩定致富,脫貧不返貧?!贝妩h支部書記張華幫說。
野洞鎮人大主席駐泥巴寨村脫貧攻堅隊長劉大順介紹,近年來,該村圍繞鎮黨委政府“產業帶動一批”發展思路,運用“東西部扶貧產業協作資金+企業+基地+貧困戶”的運營模式,引進貴州瑞檬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入駐,打造村級產業扶貧示范點,發展大棚蔬菜,通過“黨建+三變”模式,幫助74戶貧困戶全部加入合作社,發展蔬菜種植,把貧困戶變為合作社社員、產業工人,實現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創業、就業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