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錦屏縣聚焦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目標,以 “強弱項,補短板”工作為抓手,堅持基礎保障、產業扶貧、穩崗就業“三輪齊驅”,盡銳出戰、狠抓落實,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攻堅質量和成效,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最后百米沖刺。
抓實基礎保障 織牢幸福生活網
銅鼓鎮高柳村65歲劉回蘭老人和村民圍坐著聊天,笑聲朗朗,構成一幅農村和諧生活的美麗畫卷。“自從領取低保金后,通過幫扶,今年還干上了公路保潔員(公益性崗位),家庭生活狀況發生了明顯變化,等我自己干不動了,政府還要幫我養老哩,啥都不用愁!”劉回蘭滿足地說。
該縣織密織牢農村低保、住房安全、安全飲水、貧困殘疾人社會福利、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保障網”,做到數據比對排查、低保專項治理、救助權限下放、網上自助申請、社會組織幫扶“六到位”,及時組織成立專項督查組,對全縣187個行政村1869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開展普查督查,對發現問題立即移交鎮辦部門,密切跟蹤督導落實整改。目前,建成4個鄉鎮垃圾收運系統和7個污水處理廠,全面解決3.59萬戶14.5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同時使17482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住上放心房,累計發放低保、救濟款物、退役軍人優撫等民生資金5322.38萬元。
壯大扶貧產業 培植帶貧信心源
“隆里盛豐產業園離家近,騎自行車10分鐘左右就到,在這兒打工和土地流轉收入一年能領到1萬多元…… ”隆里所村村民閔勝蘭激動地說。“我們這個產業園從去年開始開工,到現在我們共建成體驗中心有5000平方米,生產大棚有20.9畝,目前1號、2號、3號生產棚建成并種植水果黃瓜及絲瓜等,從進入采摘期以來,兩天摘一次,產量達到6000斤左右,以后一畝可以達到2萬斤,現在我們公司在貴陽有33個超市可以自銷,我們還跟貴陽的一些超市合作,同時我們在批發市場還有自己的銷售點,銷售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帶動群眾增收更是沒有問題”隆里盛豐產業園項目負責人自信地介紹道。
錦屏縣依托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突破口,大力發展短平快扶貧產業,持續推進特色產業提升,聚力打造一批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和現代扶貧特色農業產業基地。投入專項扶貧資金2.5億元,實施“五大產業”“一縣一業”鵝產業等項目318個,成立村級背景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87家,扶貧產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覆蓋所有貧困戶,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以“保底分紅+效益分紅”方式兌現分紅資金 1752.58萬元,帶動2910戶11249人脫貧。
推進穩崗就業 點燃致富“薪”引擎
“現在,在村里邊的養雞項目里當一名管理員,既能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又讓自己多了一份收入,還能為村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我很樂意干這份工作。”偶里鄉皆久村龍道峰樂呵地說。受疫情影響,年初外出務工的計劃被耽擱,想在家里創業,卻苦于沒有技術。今年3月,在黨員干部及幫扶干部聯系幫助下,龍道峰在家門口參加了由縣人社局、鄉政府主辦,貴州環業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協辦的錦屏縣2020年全員培訓第五期農作物植保工全員培訓班,經過10多天的努力,他很快學會這門技術,不僅沒掏學費,還享受到人社局每天55元的培訓補貼。
為了多渠道推送崗位信息,多舉措增加群眾收入,錦屏縣全力以赴援企穩崗,全面加強數據監測,采取“人盯人”“一對一”幫扶舉措,完成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5517人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840萬元,開發公益性崗位、扶貧崗位3255個,促進貧困勞動力9617人就業,新增城鎮就業3015人。同時,建立貧困勞動力“實名制”臺賬,發揮縣域內工業企業需工量大等優勢,支持以訓穩崗、以訓待崗,依托縣人力資源平臺就近就地拓寬就業崗位。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積極發動村第一書記、網格員、駐村干部、村組干等力量對勞動力務工需求及出行需求進行統計,及時制定勞動力就近就業和輸送方案,安全有序組織務工人員返崗就業達4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