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市積極探索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新路徑、新載體、新方法,通過建立書記聯系培養黨員、書記聯系培養書記、書記聯系培育壯大集體經濟、書記聯系培育示范點“四聯四培”機制,壓緊壓實縣鄉村黨組織書記主體責任,抓重點、攻難點,大力提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質量。
書記聯系培養書記,選好“擎旗手”。堅持把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作為縣鄉黨委書記落實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責任的首要任務,建立“書記培養書記”責任機制,鄉鎮黨委書記、副書記、組織委員定點包抓現任不強、后繼乏人等重點村,其他鄉鎮班子成員定村包干,每人至少聯系2名村書記后備人才,共聯系培養村書記后備人才901人,采取結對培養、定期聯系、重點跟蹤的方法,通過推薦擔任村民小組長、村文書、村監會成員、致富帶頭人等方式,引導后備干部適當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幫助他們在工作中熟悉政策,增強能力,積累經驗,聯系培養情況每年年底由縣(市、區)黨委組織部評估通報。按照鄉鎮建庫、縣級備案的原則,全市44個鄉鎮全覆蓋建立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才庫,入庫后備人才1159名。
書記聯系培養黨員,儲足“源頭水”。堅持把發展黨員工作作為鄉村黨組織“一把手”工程,鄉鎮黨委書記、副書記、組織委員、村書記變“坐等上門”為“主動登門”,每人每年至少主動聯系3-5名農村優秀人才,盯著聯系、盯著培養1453名優秀人才,培養成入黨積極分子的675人,發展為預備黨員的74人。探索組建14個鄉鎮農村優秀人才黨支部,實行發展黨員計劃單列,統籌培養發展,統籌調劑使用,確保每村每年都有優秀人才加入黨組織。每年開展一次摸底排查,對連續2年以上未發展黨員的村,建立臺賬緊盯不放,當年整治當年見效,對連續2年未發展黨員村占比超過20%的6名鄉鎮黨委書記,由縣(市、區)黨委書記約談提醒,切實把壓力傳導到具體人、具體事。
書記聯系培育集體經濟,打造“增長極”。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書記工程”,按照“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則,加大政策、項目、資金扶持力度,精心組織實施中央、自治區財政扶持的185個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推行“黨建+”“支部+”“產業+”帶動運行模式,支持鼓勵村干部和黨員領辦創辦企業36個、集體經濟合作組織523個、專業經濟協會68個,探索形成了利通區扁擔溝鎮集中發展奶產業、紅寺堡區柳泉鄉抱團建設肉牛養殖園區、青銅峽市峽口鎮發展溫棚蔬菜種植、鹽池縣馮記溝鄉村集體創辦企業、同心縣河西鎮央企幫扶發展養殖業等一批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好經驗好做法,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破殼壯大”,集體經濟收入最高的村達到1179萬元,97.6%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
書記聯系培育示范點,樹好“硬標桿”。聚焦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組織開展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點創建工作,堅持領導包聯、縣級統籌、鄉鎮主抓,市縣鄉三級書記和市縣組織部長每人包抓1個村或社區,統籌整合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產業發展、扶貧開發及社會幫扶等優勢力量和資源,圍繞政治能力過硬、組織體系過硬、骨干隊伍過硬、治理水平過硬、基礎保障過硬“五個過硬”創建標準,年內創建72個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點,示范帶動各級領導班子成員分層分級建立黨支部工作聯系點,形成合力,齊抓共管,積極構建整體推進、全域提升的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