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茂(左二)組織民兵訓練。新華社發
6月29日,人民大會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七一勛章”頒授儀式隆重舉行。“七一勛章”是黨內最高榮譽,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頒授。
“很激動,很感動……”“七一勛章”獲得者、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潭門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潭門海上民兵連副連長王書茂,這樣形容習近平總書記為他戴上勛章那一刻的心情。
王書茂說,這不是給他一個人的榮譽,是給所有守衛南海的漁民的榮譽,是給所有海南黨員的榮譽。
“總書記先開了口:‘我知道,你是老王’”
人們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向王書茂頒授勛章時,與他進行了簡短而親切的交談。
他們說了什么?
“走到總書記面前時,我正準備介紹自己,總書記就先開了口:‘我知道,你是老王。’”頒授儀式后,王書茂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時說,聽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地叫“老王”,一股暖流涌上心頭,緊張的心情也放松了下來。
“這是第六次與總書記‘面對面’,前幾次分別是總書記來海南視察時,以及我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改革先鋒等榮譽稱號來京接受表彰的時候。”王書茂說。
王書茂第一次見習近平總書記是2013年4月。當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瓊海市潭門鎮看望漁民群眾,隨后登上一艘從南海捕魚歸來的漁船,詢問漁民出海捕魚和收入情況,并看望慰問了由潭門漁民組成的海上民兵連。
“總書記鼓勵我們‘造大船、闖深海、抓大魚’。我們一直朝著總書記指明的方向努力著。”王書茂說,以前出海都是木船、小船,現在有了大噸位漁船,還有北斗星通訊導航系統。在耕耘南海的同時,漁民還發展休閑漁業、建起海洋民宿,吃上了“旅游飯”。
“這些傷痕是我的‘成長印記’”
“總書記非常惦記潭門漁民。他勉勵我繼續帶領漁民群眾耕耘和守護祖國的南海。”王書茂說,“我向總書記轉達了海南人民對他的問候,邀請他有機會一定再來海南、再來潭門看看,看看這里發生的變化。”
“為國護海的模范”,王書茂在上臺接受勛章時,主持人這樣介紹他。“‘為國護海’這四個字,也一直刻在我心中。”王書茂說。
王書茂出生在海洋世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潭門鎮,從小就跟隨父輩闖蕩南海。
“我們潭門人世代都在南海抓魚,這片海域就是我們的‘祖宗海’‘責任田’,我們要守護好!”王書茂說。
1985年,潭門海上民兵連成立,王書茂成為最早的成員之一,隨后擔任副連長。此后,他一邊在海上辛勤勞作,一邊積極組建“守衛祖國南大門”的民間力量。
在一次島礁建設中,王書茂開著自己的小漁船,不畏風雨一趟一趟地往返于潭門和南沙之間,連續工作100多個日夜,為建設前方運送建筑材料和給養物品。由于高強度紫外線輻射,他的皮膚被灼傷,家人和戰友都勸他休養治療,可他依然堅持運送完最后一批物資。
長此以往,王書茂的臉上、身上都留下了十分明顯的皸裂。“這些傷痕是我的‘成長印記’。”他總是這樣調侃,但最后一定會嚴肅地加上一句:“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不怕辛苦、不怕犧牲。”
“這枚勛章分量很重,是對我最大的鞭策”
“這枚勛章分量很重,既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也是對我最大的鞭策。”王書茂說,無論是在海上還是在岸上,我都要擔當起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
今年65歲的王書茂,當選為潭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新的崗位,有著新的任務。”王書茂說,他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帶領漁民轉產轉業,走上致富之路。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王書茂一直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多年來,他帶領群眾造大船、闖深海、抓大魚,主動關心幫助家里困難的村民,毫無保留地傳授航海捕魚經驗技術,是遠近聞名的“雙帶”典型。
如今,隨著國家對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加強,很多漁民需要轉產轉業。王書茂開始探索以漁船入股的方式,嘗試一條發展休閑漁業、建立海洋民宿的路子,努力讓漁民沒有趕海的辛苦,生活也可以富足。
“只有讓南海越來越美麗、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才無愧于這枚勛章,無愧于共產黨員的身份。”王書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