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竹山縣麻家渡鎮楊家河村成片的綠色掩映下,金燦燦的連翹花開滿山坡,格外惹眼,村民喻允建正在鋤草、松土。
田里的連翹花一簇一簇的,長得快的高約1.8米。“這附近的連翹有40畝,都是我流轉村民撂荒的田種的,一共種了50畝,栽植了一萬余顆連翹。”喻允建說。
楊家河村村民喻允建正在鋤草
楊家河村位于鎮西北7公里處,位置偏僻,經濟落后,全村共200戶,765人,是省定重點貧困村。全村共110戶發展連翹等中藥材產業,其中貧困戶71戶。
政策獎補+管護培訓+全程跟蹤技術指導服務,村民喻允建學著入門。“第一、二年成長期幾乎沒有收入,還得花許多時間精力管護。”他沒有放棄,“每天4點多起床和妻子到地里鋤草、松土,忙活個把小時天還沒亮。中午飯就是泡面,就地吃完再接著干。”
堅持下來,終見成效。“去年初步見效賣了近3000元。今年產量肯定比去年多得多。”喻允建爽朗的笑聲在山間回蕩。
據村干部介紹,2014年村里評貧困戶時,考慮到喻允建家房屋破舊,收入單薄,準備把他評為貧困戶。但喻允建義正言辭的拒絕了,說自己有手有腳,能勞動,堅決不當貧困戶。
知道自己差點成了貧困戶,這個出了名的“倔驢”非要“爭口氣”,想方設法增加收入,干活更賣力了。于是,他潛心發展產業,除了種植連翹,喻允建還擴大養殖規模,養了2頭母豬、30余只雞,發展了1畝魚塘。2019年光養殖收入就有4.5萬元。不僅翻新了房屋、添置了新家電,還接了兒媳婦,抱上了孫子,儼然成了村里的“能人大戶”、“致富明星”。
小小連翹,不僅裝扮了山野的美景,更點燃了村民致富的希望。在他的帶動下,許多村民也積極發展中藥材、養殖產業,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楊家河村由2014年貧困發生率50.07%降至2%以下,并于2019年如期脫貧。
近年來,麻家渡鎮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因村制宜、因地制宜,以楊家河、桂花樹、蛟龍、龍興等適宜連翹、金銀花、山銀花等中藥材生長的地區,按照“綠色、環保、觀光、富民”的規劃理念,大力推進產業扶貧,發展連翹、金銀花、山銀花1300余畝,助力群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