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寬敞的水泥路,一座座精致的新房,一塊塊標準化的茶田展現在大家眼前,一個原本貧窮落后的小山村,正在華麗轉身。竹山縣樓臺鄉塔坪村山高溝深,土地貧瘠,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是該鄉海拔最高的村落之一,是典型的“深山窮村”。近四年來,該村通過搶抓精準扶貧政策機遇,大力發展交通、產業、房屋、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如今昔日的窮山村已換新顏。
山路變通途,憂行變優行
“再窮也要先修路,再難也要修好路”。塔坪村處于深山區,山高路陡,每逢下雨天土路泥濘不堪,群眾基本都不出行,車輛根本無法通行,最怕出現交通意外。為了改變先天條件的不足,該村從后天努力上發力,把鄉村公路建設作為甩掉“窮帽子”的關鍵,先后向上級爭取資金450萬元,完成通組入戶路硬化14余公里,織牢織密村級交通網。這不僅讓長期居住在深山的群眾出行更加方便,也為后期茶葉產業發展鉚足了動力。
土房變新樓,危居變安居
走進塔坪村,原先破舊不堪的土墻房現在變成了“青色大瓦灰白墻,老舊土樓改新房”顯得十分的漂亮。去年該村緊緊抓住滄浪片區“5+1”行動政策機遇,多次召開群眾會、院子會、夜話會,鼓勵支持群眾通過新建、購買、危房改造三種方式解決基本住房安全問題。通過政策幫扶帶動,去年該村新建、購買房屋90戶,危房改造75戶,有效解決了群眾住房安全保障問題,同時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極大地改善。
谷農變茶農,輸血變造血
“以前地里主要種苞谷,家里六口人還不夠吃,甚至有時候還需要政府救濟,現在改種茶葉,不僅效益要好,頭三年還能獲得產業幫扶補貼,真是趕上了好時候啊。”該村村民望著眼前長勢正旺的茶田高興的合不攏嘴。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決勝脫貧攻堅及鞏固脫貧成果,該村把發展茶葉產業作為管長遠、管根本的脫貧舉措,規劃726畝茶園,覆蓋134戶貧困戶,逐步將其培植成村支柱產業、村民穩定增收致富產業之一,努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脫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