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麻家渡鎮全域開展“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致富,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淳化鄉風民風,凝聚民心、共促發展,匯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精神動力,激勵鼓舞群眾奮發圖強、建設和諧家園。
“這幾年,精準扶貧給咱們的家鄉帶來的很大的變化。這時候,我最想對大家說的是兩句話,一是要心懷感恩,感謝父母、感謝黨和政府、感謝自然。二是要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6月23日,竹山縣麻家渡鎮楊家河村會議室座無虛席、掌聲迭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愛·自然·生命力老師向淑媛正在與100多位村民“談心”。這是該村“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主題宣傳教育現場會上的一幕。
楊家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33戶427人,現已全部脫貧。近幾年,大量扶貧資金投入,楊家河村于搬進了新建的標準化黨群服務中心,水泥路鋪到家門口,家家戶戶用上安全水、住上安全房,貧困山村真正實現了美麗“嬗變”。
“‘貧困戶’這個詞光榮嗎?我相信沒有誰真心想當貧困戶,貧困戶也不是個值得炫耀的稱號,貧困戶更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積極行動起來,爭取早日脫貧,走上致富之路?!毕蚴珂碌倪B環發問讓參會人員連連點頭稱贊,引起了村民特別是貧困戶的共鳴,大家爭相發言。
“黨的政策好!搬進安置房,就業在屋旁,這種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說句心里話,這幾年國家對貧困家庭照顧得真不賴。作為一個貧困戶,得學會感恩。”曾經的貧困戶余永勇說,“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的幫扶,我的兩個孩子早就輟學在家了,更不用說上大學了。我打心眼里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和幫扶。”
“這幾年要不是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我和老伴兒哪還能撐到今天。”年過花甲的施根慶說,他和老伴都患有慢性病,每月的藥錢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有了扶貧政策兜底,看病吃藥基本不花錢,心理壓力小多了,生活越過越有盼頭。
宣講中,向淑媛結合“兩不愁、三保障”的含義,鼓勵貧困戶克服“等靠要”和“應得”思想,依托政策支持,提高自身發展能力,不等不靠抓生產,一心一意謀致富,爭取早日脫貧奔小康。
透徹深入的宣講、鮮活生動的解讀,如同及時雨般滋潤著群眾心田。一項項脫貧好政策深入人心,一個個新時代麻家渡脫貧故事洋溢著真情與溫暖。
連日來,麻家渡鎮全域開展“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致富,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淳化鄉風民風,凝聚民心、共促發展,匯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精神動力,激勵鼓舞群眾奮發圖強、建設和諧家園。
截至目前,該鎮已組織宣講活動21場次,參與群眾3000余人次。
楊家河村宣講會現場
楊家河村宣講會現場座無虛席
向淑媛正在進行宣講
群眾爭相發言感黨恩
桂花樹村宣講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