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南岱村,提起敬躍波爾山羊合作社理事長王敬,老百姓無不伸出大拇指,“他是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圖為王敬在羊場為羊注射疫苗
一次偶遇,萌生養羊念想
2002年,王敬和朋友到大豐農場游玩。“當時,朋友找人談事,我就在農場隨便轉轉,看到一位牧羊的農民,就主動湊上去拉家常。”這一聊,王敬知道了養羊是一個很不錯的項目,投入小、風險低、見效快。回來后就動員自己父親購買了10只羊羔,一年下來純收入有五六千元。
父親的成功,激發了王敬濃厚的養羊興趣。2007年底,他干脆辭去了廠里的工作,回到村里租了3分地,投資近30萬元建起了養羊基地,購回500只波爾山羊,開始了自己的羊倌生涯。
“雖然有幾年的養羊經歷,但大規模養殖還是缺少關鍵技術。”王敬在向書本、向身邊有經驗的人學習的同時,還專程拜一位老獸醫為師,系統學習常見病的預防、診斷、治療方法。
如今,王敬的養羊基地占地1.4萬平方米,年出欄波爾山羊1100余只,年收益50萬元以上。王敬也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羊倌”。
組建合作社,領著大伙奔富路
“自己富了不算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有責任帶領鄉親們一起富。”樸素的話語,道出了王敬的情懷。
王敬動員有養殖意愿的鄰居跟著他養羊,羊羔、技術、飼料都由他提供,銷路也由他幫著聯系。在他的示范帶動下,村里19戶農戶走上了養羊致富路。
“五年前,王敬動員我和他一起養羊時還有點小顧慮,怕蝕本。后來在他的點撥幫助下,養羊的興趣越來越濃,賺頭也越來越大。”11組村民王建新說。目前王建新家常年存欄波爾山羊200只,還在集鎮上開了一家羊肉館,年收益20萬元左右。
2009年8月,王敬注冊成立了“泰興市黃橋敬躍波爾山羊合作社”,現有社員54戶,90%是低收入戶。合作社年存欄種母羊575只,商品羊3648只,年收入540萬元。
為預防市場風險,王敬還聯合泰興市的養羊大戶,組建了泰興市開泰羊業合作聯社,由合作社為養殖大戶提供技術指導,防疫種苗等服務,服務范圍覆蓋周邊16個鄉鎮。
托養模式,脫貧攻堅出新招
“我們村有35戶無勞力、無技術、無養殖場地的低收入農戶。為了不讓他們小康路上掉隊,王敬主動找到村黨支部,通過托養山羊的方式,讓這35戶圓了脫貧夢。”南岱村黨總支書記王貴斌說。
所謂托養,就是由村集體為每個貧困戶出資800元,作為購羊款付給合作社,合作社為每戶托養4只羊,年底除返還本金800元外,每只羊保底分紅250元,每戶貧困戶年增加收益1000元。同時,貧困戶還可以到合作社務工獲得勞務費,4組的王大社和3組的王雪東,都是村里的五保戶,他們經常到合作社幫著除草、清理衛生。“月底,在合作社清理羊糞,一天的收入都在100元以上。”王大社說,每天都及時結賬,好處實實在在。
“通過‘托養模式’,村里的貧困戶都脫貧了,王敬功不可沒!”在村干部和村民心中,王敬是名副其實的“領頭羊”。2011至2015年,敬躍波爾山羊合作社連續五年被評為泰州市“五好”示范社,2016年獲省級示范社榮譽稱號。自2016年以來,王敬已連續三年被黃橋鎮黨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