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萬載縣農業農村局選派駐黃茅鎮三星村的第一書記彭小平,在接到組織選派通知后,服從組織安排到村工作。一年多來,從陌生到熟悉,從忐忑到安心,在第一書記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成為村民的貼心人。
江西萬載縣黃茅鎮三星村,是一個人口不足2500人的小山村。村民們茶余飯后聚在一起閑聊時,總會提到“小平書記”,家里有困難了找小平書記、鄰里鬧糾紛了找小平書記、農田改造不到位找小平書記……村民口中的“小平書記”,就是縣農業農村局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彭小平。
自擔任三星村第一書記以來,彭小平用心、用情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村民們在路上偶遇了,總要停下來打聲招呼,有什么心里話,都愿找小平書記聊聊,小平書記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既來之,則安之”
時鐘撥回至2019年3月,彭小平接受組織選派,來到三星村擔任第一書記。對于長期在機關工作的彭小平來說,這是一項全新的工作,任職前的忐忑不言而喻。“農村工作怎么搞?據說那里民風彪悍,會不會不好相處?”妻子見狀,在一旁鼓勵打氣:“組織上既然派你去,肯定是相信你的能力,你可不能讓組織失望!家里有我呢,你就放一百個心好了。”看著妻子信任的眼神,彭小平內心多了幾分堅定。
3月4日,是開啟彭小平第一書記“趕考之旅”的第一天。在鎮第一書記見面會上,黨委書記一句“各村書記要全力做好第一書記的后勤保障工作,妥善解決好吃住問題,不要人家‘隨便’,你也‘隨便’”,把新來的第一書記們都給逗樂了,彭小平內心的焦慮和不安也緩解了不少。認領儀式結束后,彭小平便跟著村書記來到了工作地——三星村。
到村第一步,便是熟悉村里的情況。說干就干,在村支書黃平安的陪同下,彭小平先行來到貧困戶家中走訪。“你們家幾口人?平時收入主要靠什么?家里有什么困難?”每到一戶,他都仔細詢問家庭的基本情況,把村民的困難和訴求一條條的記好。一周不到,29戶貧困戶遍訪完,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也記完了一大半。
就這樣,憑著吃苦耐勞、好學肯鉆的干勁,彭小平很快就進入了角色,和老百姓打成一片。隨后的日子里,無論是村頭巷尾還是田間地頭,都能看到彭小平的身影。“既來之則安之,這也是組織和家人對我的囑托和期盼。”
“致富就得產業就業齊頭并進”
三星村下轄13個村民小組,村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林業、外出務工為主,盡管全村貧困發生率只有4.48%,但脫貧任務卻不輕。
為找到適合村里發展的路子,彭小平天天走村串戶,深入群眾當中與之交談,傾聽他們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論證,最終選定實施稻漁綜合種養項目,采取“合作社+貧困戶”模式,養殖稻田魚200畝,聘用2名貧困戶管理。初期,項目啟動資金不夠,他多方奔走,爭取到資金5萬余元,還拉回了不少復合肥、草籽種、油菜種等物資。每天,彭小平都要在基地轉轉,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田間肥水管理、病蟲防治、鳥獸為害等進行技術指導。
去年6月,夏日的一晚,彭小平和往常一樣,在宿舍記工作日志,窗外的雨滴卻如彈珠般砸向玻璃,頻率越來越快,聲音越來越大。“不好,魚有危險!”想到這,彭小平立即停下筆,套上雨靴,拿起傘和手電,叫上兩名管理人員便往稻田魚養殖基地趕。還好雨水尚未漫過田坎,彭小平招呼著大家對每丘田塊進行排水。由于雨勢太大,沒幾分鐘便全身濕透,彭小平索性丟開雨傘,冒雨作業近兩小時,最后200畝稻田魚安然無恙。
初秋,是稻黃魚肥的好時節。去年9月,有客戶通過電商平臺訂購150斤稻田魚,并要求按2.5kg/包活魚運送。小平書記和管理員們一大清早便將魚送至縣城,頭頂烈日,現場稱重、灌水、充氧、封口。一道道程序、一趟趟來回,三個多小時忙得連水也沒顧得上喝。待打包完畢,彭小平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濕,腰也直不起來了,但他卻樂的笑開了花。努力就有收獲,付出就有回報。2019年,三星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展旺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評為“萬載縣脫貧攻堅最強扶貧合作社”。
“沒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彭小平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一邊帶領村“兩委”班子優化投資環境,讓企業“進得來、落得穩、發展好”,一邊積極打探,尋找投資商。幾經周折,一家規模近千萬的大型現代化養雞場于今年3月正式簽約落戶三星村,預計建成后可吸納本地勞力30人就業。產業、就業齊頭并進的發展模式,讓三星村走上了一條堅實的脫貧之路。
“在村就得為民排憂解難”
從到村任職第一天起,彭小平的心里便繪起了“貧困戶地圖”,全村29戶貧困戶家住哪里、人員構成如何、經濟狀況怎樣,彭小平一清二楚。山背組貧困戶黃新鈺,住一層平頂磚混房,2018年因一起安全生產事故,房屋受到影響,樓面多處開裂。一到下雨天,墻壁就滲水嚴重,有幾處還會漏水,雖多次修補,但效果不佳。彭小平小掌握這一情況后,立馬聯系專業防水補漏團隊,并籌措資金4000元,對其屋頂進行全面修補,從此,“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的狀況成為歷史,雨天再也不用拿盆接雨了。黃新鈺激動的握住彭小平的手,一個勁地說感謝。從那以后,每逢自家果樹成熟時,黃新鈺總會摘些鮮果送他嘗嘗。
群眾之事無小事,點滴之中見真情。廟樹組黃球毅在家養了10多頭豬,糞水未經處理隨溝排放,臭氣熏天。附近村民怨聲載道,多次向村“兩委”反映,村“兩委”也多次做工作,奈何黃球毅就是找借口拖延不拆。得知情況后,彭小平借非洲豬瘟爆發的“有利契機”,為其講解其中利弊。多次入戶勸解后,這一難題成功解決。
村里夜間沒路燈,村民出行不方便也不安全,彭小平立馬提請村委討論,籌措資金8萬余元,安裝了80盞亮堂堂的太陽能路燈。碰上下雨天,道路積水影響行人通行,彭小平會悄悄墊上兩塊磚……“在村就要為民排憂解難”,正是這些樸實無華的話語和微不足道的舉動,卻深深的溫暖了群眾的心,大家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彭小平第一時間結束春節休假返回村里。而就在他返崗的前兩天,距三星村不足3公里的光明村發現了全縣首例輸入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彭小平沒有畏懼,捎上換洗的衣服就往村里趕。在株潭與黃茅的交界路卡處,彭小平在亮明身份后,值勤人員善意提醒,“進去了想出來就難了”。彭小平笑笑,“只要路卡一天不撤,我就一天不回。”趕到三星村后,彭小平顧不上休息,便投入到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好入戶排查、路卡執勤、防疫宣傳等工作。
回顧在三星的400多個日日夜夜,彭小平最欣慰的就是和村里的群眾打成了一片,成了真正的一家人。如今,一聊起彭小平,三星村群眾都豎起大拇指:“小平書記把咱當親人,一心為三星村謀發展,為咱們辦實事,又能吃苦、又接地氣,真是一個好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