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堅持黨建引領,重點圍繞村干部跟蹤管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和筑牢基層堡壘三個方面,著力在脫貧攻堅一線夯實陣地基礎、點燃干事激情、打造幫扶引擎、強化人才支撐、凝聚工作合力,助力決戰全面小康、決勝脫貧攻堅。
緊扣“三個強化”,管培并重,加強駐村干部跟蹤管理
南昌市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結合,通過日常管理、教育培訓、暗訪督導等方式,加強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的跟蹤管理,為決勝脫貧攻堅提供“生力軍”。
強化日常調度是加強駐村干部跟蹤管理的重點。完善頂層設計,緊貼群眾利益和群眾需求,領會上級扶貧政策精神,通過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制定組織部門扶貧政策文件。加強教育培訓,由市、縣區兩級組織部門采取分批分期的方式對鄉鎮村扶貧干部進行全覆蓋培訓,進一步提升基層扶貧干部工作水平和能力,改進幫扶作風。注重分析研判,指導相關縣區組織部門對貧困村第一書記發揮作用進行綜合分析研判,及時調整不勝任的駐村干部。
強化督促檢查是加強駐村干部跟蹤管理的關鍵。進行全覆蓋隨機暗訪,制定暗訪督導工作方案,建立隨機暗訪機制,明確責任處室,定期對貧困村進行全覆蓋暗訪。加強對駐村干部問責,綜合運用年度考核、隨機暗訪結果,通過約談扶貧干部本人、向選派單位下發《整改通知書》等方式,對思想麻痹、不作為、亂作為的扶貧干部進行嚴肅問責。
強化工作激勵是加強駐村干部跟蹤管理的保障。從提拔使用、及時獎勵、宣傳表揚等方面激勵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擔當作為。今年3月以來,已提拔或重用了一批第一書記,評選并推薦了1 5名“最美扶貧干部”,26名獲得全市“優秀第一書記”榮譽稱號等。
注重“三個發揮”,真抓實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南昌市堅持壓實責任、培育能人、因地制宜,通過盤活閑置資產、整合土地資源等路徑,有效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為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動力源”。
發揮人才培育“助推器”作用,建強鐵軍隊伍。持續培育鄉土人才,深入開展“千村千名大學生工程”和鄉土人才聯絡和回引工作,營造人才培育良好氛圍。穩步實施“雙帶”“雙創”,實施村干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雙帶”致富工程和鄉村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雙創”扶持項目,給予項目資金扶持。大力推進“一肩三挑”,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達到資源、要素的高效整合。
發揮因村施策“催化器”作用,提升發展水平。對經營收入“空殼村”和“薄弱村”實施精準整頓,要求縣區組織部門采取下派第一書記、結隊幫扶、逐村研判并制定發展方案等方式,掛牌督戰、動態監督、銷號管理。依托特色產業、用好財政資金、盤活資產資源,推進中央財政扶持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和村級引進項目建設。各級黨委政府通過以獎代補、新增購買服務、減輕稅費負擔、強化金融扶持、深化結對幫扶等政策,支持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發揮績效考核“加速器”作用,強化責任落實。市長牽頭,專班調度,明確“保5破10爭20”的目標,力爭2020年底全市所有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0萬元。嚴格考核,壓實責任,將發展村集體經濟工作納入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和縣區年度目標管理體系。用好績效,激勵作為,市級層面明確實行集體經濟發展增收獎勵制度,以當年經營性收入的1%作為基礎獎金,以經營性收入同比增長部分的5%作為增幅獎金。規范待遇,提高報酬,市級層面出臺村“兩委”干部報酬待遇實施意見,明確村“兩委”干部報酬與村級集體經濟效益掛鉤的激勵機制,確保村書記基本報酬不低于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且不低于5萬元/年。
聚焦“三個重點”,精準發力,筑牢基層堅實戰斗堡壘
南昌市抓實基層黨組織“三化”建設、整頓軟弱渙散村、優化提升村班子隊伍,為決勝脫貧攻堅開創“新局面”。
在基層黨組織“三化”建設上下功夫。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對照“四個方面定標準、六個方面立規范、一張網絡聯整體”的要求,通過出臺市級層面“三化”建設文件,壓實各級書記“第一責任”,建立督查暗訪、日常會議調度機制的方式,編發指導手冊、建立行政村情況一覽表、“三化”建設檔案庫、打造“三化”建設示范點,筑牢工作基礎,在全市落實組織設置、領導班子、經費保障、活動場所標準化,落細黨員隊伍建設、組織活動、運行機制、服務群眾、工作任務、黨建責任規范化。
在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上出實招。以解決問題、建強班子、提升組織力為重點,通過精準識別整頓對象、制定整頓方案、梳理整頓問題、明確整頓責任、鞏固整頓成效等五項舉措,按照不設比例、逐村排查、分析研判、應整盡整的原則,促進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在黨建帶頭人隊伍優化提升上求實效。督促各縣區注重從致富帶頭人及農村各類優秀人才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特別注意發現、培養、使用具有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才能的優秀人才進入班子隊伍。特別是利用年底即將啟動的村“兩委”換屆契機,選拔出一批政治素質過硬、為民服務意識濃、解決群眾問題態度好、帶動群眾致富能力強的村干部,切實為民服務解難題、幫民困,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