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奔跑在脫貧致富道路上的這些年,梁存新感慨地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各級干部的真幫實扶,讓我的家庭解決了燃眉之急,改變了貧困現狀,逐漸走上致富之路”。說這話時,他心中的喜悅溢于言表,同時也流露出增收致富的滿足感和踏實感。
梁存新是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額爾克哈什哈蘇木巴彥淖日嘎查的牧民,2008年,他響應移民搬遷政策,搬遷到巴彥浩特鎮巴彥霍德嘎查居住。從搞養殖的牧民轉變為種溫棚的農民,面對產業轉型,梁存新心里沒有充分的準備,也缺乏自信心。于是梁存新想著憑借過去的養殖經驗,搞起了和牧業息息相關的絨毛生意。天有不測風云,沒有預料到絨毛生意存在的風險,梁存新生意虧本了,日子過得緊緊巴巴。隨著兩個孩子陸續考上大學,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他和妻子只能靠打零工為生。
精準扶貧工作的全面開展,為梁存新脫貧致富帶來了新的希望。2013年底,他向嘎查遞交了貧困戶申請書??紤]到他的家庭實際困難,經過層層審核,梁存新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了解到梁存新兩個孩子正在上大學,家庭開支大,夫妻倆沒有正式職業,特別是缺乏脫貧致富的自信心后,嘎查“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決定通過“扶貧”與“扶智”雙管齊下幫扶梁存新,在一邊做好扶貧政策、脫貧致富先進典型宣傳工作的同時,引導梁存新等貧困戶依托地理環境特點發展沙產業。
2016年以來,梁存新開始嘗試生態造林,種植梭梭、花棒。憑著自己的勤奮好學,他對造林有了一套自己的經驗,第一年在宗別立鎮種植梭梭就成功驗收,拿到了種植補貼。在嘎查“兩委”和駐村干部的引領和扶持下,梁存新家庭狀況得到了明顯好轉,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家庭收入也持續遞增。在看到哈什哈蘇木生態建設搞的熱火朝天時,思路開闊,不甘貧窮的他,成立了阿左旗哈什哈蘇木禪滕園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貧困戶+牧戶”的產業發展方式,充分調動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的熱情,并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創新生產技術,發揮致富能人帶頭作用,帶領貧困戶穩步脫貧致富。在他的帶領下,嘎查的3戶貧困戶都參與到了共同創業致富的行列,成功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由于哈什哈蘇木屬沙漠地帶,造林挖苗坑成了一大難題,人工挖苗坑成本高,難度大。梁存新又開始思考怎么才能讓機械挖坑達到最快速度,并且不埋沙。成功總是屬于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人。在他不斷試驗創新下,他發明了一種適用于沙漠造林的帶扇葉的打坑機鉆頭,這一發明還成功申請了專利。精準幫扶讓梁存新看到了曙光,有效激發了他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避免了“等靠要”思想,讓他的生活有了徹底的改變。梁存新還在規劃,等種植再成熟一點,他將著手發展林下經濟,采摘花棒種,養殖蜜蜂,生產天然花棒蜜.....
當年連走路都底氣不足的梁存新,如今昂首挺胸,干勁十足,他的例子也充分說明了只要踏實肯干,一定能夠拔掉窮根子,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