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貧困戶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該鎮創新消費扶貧模式,鼓勵各包保單位、包保干部通過代購代銷、機關食堂購買等形式,充分利用“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方式發布農產品售賣消息,幫助貧困戶賣禽、賣菜、賣酒、賣茶葉、賣蜂蜜,及時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此外,各包保干部還充當起義務快遞員,利用下班時間送貨上門,實現助農惠農、營銷、送貨“一條龍”服務。
“一下子幫我賣了120斤高粱酒,真是太感謝了!”5月6日,竹山縣麻家渡鎮澗溝梁村村民陳遠六夫婦看著手機里到賬3600元的短信,笑的合不攏嘴。
包保干部張憲正在教陳遠六夫婦核對3600元短信到賬通知
陳遠六夫婦家住澗溝梁村一組,由于老兩口收入單薄,妻子患有慢性病,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該鎮財政所積極幫扶引導下,夫婦二人確立了養殖家禽、烤酒售賣的脫貧路線。去年釀了300余斤高粱酒,養了60余只雞,本以為能賣個好價錢,但受疫情影響,銷路難尋,這可急壞了老兩口。
包保干部張憲知曉后,第一時間來到陳遠六家中,查看高粱酒、土雞品質、存量,當場用手機拍照并配文介紹,從微信“朋友圈”找買家,發動親朋好友購買高粱酒。
“正想買點高粱酒,給我來50斤!”
“去年托你買的土雞很不錯,今年記得給我留2只啊!”不一會兒,朋友圈里點贊、留言排成了長隊。
記錄訂單、稱足斤兩、包裝配送,張憲利用下班時間,免費當起了貧困戶的“快遞小哥”,開著私家車將高粱酒、土雞等農副產品送到各買家的手中。
包保干部變身扶貧產品“代銷員”,在麻家渡鎮僅僅是一個縮影。
為幫助貧困戶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該鎮創新消費扶貧模式,鼓勵各包保單位、包保干部通過代購代銷、機關食堂購買等形式,充分利用“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方式發布農產品售賣消息,幫助貧困戶賣禽、賣菜、賣酒、賣茶葉、賣蜂蜜,及時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此外,各包保干部還充當起義務快遞員,利用下班時間送貨上門,實現助農惠農、營銷、送貨“一條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