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認真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圍繞“五化協同、大抓基層”總體布局,全面推行鄉村組“三位一體”黨建工作模式,實現黨建發展同題共答、深度融合,鑄就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
鄉鎮黨委“五面紅旗”樹標桿。圍繞“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5項內容,按照“分項申報、專項考核、區委確定、結果公示”創評程序,在鄉鎮農場全面推行“五面紅旗”創建活動,每面紅旗各評選2個黨委,依據獲得“紅旗”數量,分別給予鄉鎮、農場2—15萬元獎勵,黨委書記1000—3000元獎勵和嘉獎記功,并對創建業績突出的鄉鎮、農場黨委,提高領導干部年度評優比例,在晉升職級、聘任職稱、提拔使用上實行“三個優先”。通過“五面紅旗”創建活動,旗幟鮮明樹起“獎優罰劣”工作導向,讓鄉鎮干部在“爭旗”中展示“基本功”、較量“真拳腳”、體現“實業績”,推動基層黨建與中心工作雙融合、雙推進,凝聚起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村黨支部“擂臺比武”增動力。緊緊抓住村黨組織書記這一“關鍵少數”,在區委和鄉鎮兩個層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抓黨建促發展“大比武”競賽活動。圍繞黨的建設、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通過“鄉鎮層面比武推薦、組織部門聯評排名、區委層面擂臺比武”的方式,每年評選10個綜合競賽優勝村、20個綜合競賽獲勝村,并分別給予村集體10—5萬元、村書記2—1萬元獎勵。同時,針對基礎薄弱村,增設10個進步獎,分別給予村集體和村書記1萬元、5000元獎勵。通過“抓兩頭帶中間”,進一步放大比武效應,組織相對后進村黨組織書記開展“大比武”示范觀摩活動,在相互比拼、取長補短中提高履職能力、推動工作落實。
村民小組“五人小組”強治理。結合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在全區151個村1187個村民小組推行“五人小組”工作法。由村民小組結合組情民意,把有威望、有文化、有能力、有覺悟的村民推選出來,與村民小組長、黨小組長組成“五人小組”,通過村民提議—“五人小組”聯議—全組村民決議“三輪議事”,村“兩委”會審—鄉鎮黨委終審“兩級審定”和決議、執行、監督結果全程公開的運行程序,民主協商議定組內重大事項,推動基層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由村向組延伸。“五人小組”在宣傳黨的政策、化解村組矛盾、推動產業發展、落實公益事業等工作中積極發揮作用,自運行以來,成功化解各類鄰里糾紛矛盾6470余件次,落實村組公益事業3560余項,實現了群眾“家門口”的民主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