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給牛添加飼草。
5年前,寶山被選上村支書。上任之初,有人直接問他:“你到底圖個啥?好端端的生意不做,去當個窮村官,圖名?”他笑了:“一個人富不算富,我要讓全村人都過上好日子。”
寶山在當村干部之前,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但農民出身的寶山,卻立志帶領全村人干出個樣子來。
強村富民,琢磨出一條路
毛仁塔拉嘎查曾經是遠近聞名的信訪村。土生土長的寶山最能體會村民心里想些什么。“村民的日子過好了,矛盾自然就沒了。”他根據嘎查的情況,琢磨出一條強村富民之路,那就是蓋牛舍養牛。
寶山將集體的616畝耕地,以每畝100元的價格發包給農牧民。這樣,村集體戶頭上就有了6.16萬元的第一桶金。
寶山和村干部們一車一車撿來廢舊磚塊,一點一點籌建,終于在村部原址修建了370平方米的牛舍,2500平方米的牛場,360平方米鋼架結構的貯草棚。
寶山申報了10萬元的扶貧專項資金,考慮到資金若是分給28個貧困戶買牛,戶均不到一頭牛,便將資金注入到嘎查集體的養牛基地,統一經營和管理,再給貧困戶分紅,實現村集體和貧困戶雙得益。
寶山繼續爭取到了旗財政部門扶持的35萬元“以獎代補”項目資金,先后購進81頭基礎母牛統一飼養。經過三年循環發展,現存欄基礎母牛66頭,能繁殖母牛55頭,加上土地發包等收入,村集體賬戶實現了從零到30萬元的飛躍,2020年底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突破50萬。
千省萬省,村民福利不省
在毛仁塔拉嘎查,有一個溫暖人心的規定——無論當年收益如何,每戶貧困戶都能保底分紅。2018年7月,嘎查集體經濟收益首次分紅,28戶貧困戶共分紅7.65萬元。
今年62歲的茂林嘎查二組村民寶力道,過去是村里的貧困戶,日子過得非常拮據。通過嘎查集體經濟扶持,寶力道飼養了6頭牛,2019年不僅甩掉貧窮帽子,還把外債還清了。
隨著嘎查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寶山和村干部們不忘孝親敬老、資助貧困大學生。寶山說,“千省萬省,村民的福利不能省。尤其是孩子上學的事,連著各家的心。”為了鼓勵大學生學成后報效家鄉,從2017年9月至2019年,毛仁塔拉嘎查共對20名貧困大學生資助了3.3萬元。2018年、2019年春節,嘎查為村里9名80歲高齡老人每人補貼物資、現金共計9000余元。
土地托管,探索種地新路
2019年春天,正值春耕播種季節,寶山卻發現村民寧可外出打工也不樂意種地。“忙活了一年,也掙不到仨瓜倆棗的。”有村民道出實情。
怎樣破解這個難題?寶山和村干部們商定,讓村里停擺的茂林塔拉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運轉起來,實行土地托管,讓農戶既節約成本,還能坐地增收,安心出去打工。
啟動資金從哪里來?村干部們帶頭入股,寶山豁出去了:“掙了是你們的,賠了是我的。”最終18人入股。
已經兩年沒下地干活的村民勝利算了一筆賬:他家60畝地,如果自耕自種自收,一畝地費用130元左右,而交給種植合作社,一畝地費用僅76元。而且土地托管后,夫妻倆能脫開手到城里打工,一年去除開銷至少能結余兩三萬元,原來緊巴巴的日子寬松多了。
合作社土地托管模式效益可觀,短短兩年時間,就吸引了附近11個嘎查、700余戶村民入股,托管種植農田61000畝。
“在合作社經營下,節省人力、機器使用等成本450萬元,外出打工的人年增收400余萬。”對此,寶山很欣慰,“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服務好鄉親們,是我前行的最大動力。”
寶山任職的5年里,鄉親們的日子好過了,心氣也順了,現在全嘎查零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