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家門口,到村委會就能辦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手續。”12月1日,正值農村“兩險”繳納高峰期,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頭營鎮蔣河村便民服務站里人頭攢動,負責人社事務的楊金全忙著開票、蓋章、輸入數據。
“村級便民服務站沒有建立之前,老百姓辦事需要到鄉政府咨詢,再返回村里開證明,跑路不說,辦事效率還低。”楊金全介紹,自便民服務站建成以來,涉及群眾的事務都在村委會辦理,老百姓再也不用跑來跑去折騰了。
“十三五”以來,固原市針對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沒有辦公場所以及議事場所年久失修,正常工作無法開展等問題,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基本保障;加大培訓力度,增強能力素質;加大選拔力度,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
全市所有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均達到200平方米以上,并完善配套設備,村干部報酬待遇年人均達到3.09萬元,近4年累計投入黨建工作經費7.2億元。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調整撤換村黨組織書記381名,清理處理村干部338名。通過實施“三大三強”行動,村級部分黨組織缺人、缺錢、缺場地的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原來沒有村級經費,缺少辦公設備,村里留不住人,村委會大門經常緊鎖,老百姓想辦事也找不到人。”蔣河村黨支部書記申學禮說,“現在村級辦公經費5萬元,辦公設備齊全,便民服務設施完善,村黨支部和村委會5人,實行8小時工作制,村民有事隨時可辦理。”
在陣地建設同時,固原市深入推進基層便民服務規范化,在整合村級金融服務站等陣地資源的基礎上,同步建設標準化村級便民服務站,統一門牌標識,設置接待崗位,配備電腦、高拍儀、制證機等辦公設備,開展基層代辦、幫辦服務,推進人社、衛健、民政、婦聯、醫保、退役軍人事務、應急管理局、殘聯8類45項便民服務下沉到鄉鎮街道民生服務中心和村社區民生服務站辦理。
曹河村戶籍人口3386人,村級辦公經費7萬元,市縣鄉村“四級四同”便民服務事項一覽表張貼在醒目位置,服務站寬敞明亮。原州區中河鄉曹河村黨支部書記楊志斌介紹,村委會從原來辦不了事到能辦事,老百姓從不愿到村里辦事到在村里辦事成為習慣,村級服務發生了質的變化。
固原市還采取“一對一”系統講解、現場指導、實操培訓,提高基層便民服務能力,著力打造集便民服務、金融服務、政策咨詢服務等為一體的便民服務模式。西吉縣和彭陽縣舉辦了全縣便民服務事項網上受理辦理暨三級聯動業務培訓班,隆德縣和涇源縣邀請技術人員,對“家門口”服務站業務人員進行網上業務代理實操培訓,確保服務下沉事項接得住、能辦理。
“現在群眾辦事就近能辦、同城通辦、異地可辦,實現生活小事不出村、辦事服務在身邊,破解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難題,提高了為民辦事效率,節約了成本。”中河鄉辦公室主任楊娜介紹。
固原市通過陣地標準化、管理規范化、服務便民化、活動經常化建設,推動工作向基層下沉,增強了村級黨組織為民能力,改變了群眾公認度低的問題。如今每到一村,國旗飄揚,院落整潔,辦公議事、教育培訓、便民服務、文體娛樂、信息交流等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