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覺縣在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總量超過1億元的目標后,多措并舉管好分好集體經濟“蛋糕”,保障群眾利益。
建立風險防控機制。在發展集體經濟項目時,堅持“黨支部提議、‘兩委’班子商議、鄉鎮黨委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程序,對主要風險實施清單化監控,構筑集體經濟風險防范機制。黨支部對入股園區進行書面備案,對流轉土地用途進行監督,通過采取“優先股”“先租后股”的方式,保障村民的收益分配優先權和年終“保低”收益。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在村民、集體和園區(或企業)之間構建符合發展規律的聯結機制,探索“確權到戶、戶內共享、社內流轉”和戶內股權均等化的分紅確權模式,并采取按比分紅、獎勵發放、生產再投入等方式分配資金,促進貧困戶、村集體等利益相關者的長期穩定。同時,建立與業績掛鉤的績效分配制度,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好的黨支部書記和村干部進行分紅獎勵。截止目前,貧困群眾分紅累計達300萬余元,黨支部書記和村干部獲得獎勵10萬余元。
成立資金監管機制。建立集體經濟資金“四議兩公開”管理機制等10余項制度,通過成立村民理財小組、建立村級專門賬戶、執行村財鄉管制度等方式,公開透明管理財務收支和財政專項資金,實現村級財務資料進“柜子”、數據進“機子”、資金進“籠子”。同時,紀委監委、組織部、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聯合組建專班,常態化開展專項督查,處理問題村干部4名,保證村集體經濟的效用發揮和安全穩定,確保集體經濟紅利惠及所有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