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完善基層治理機制、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四川內江市中區通過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區級職能部門下沉街道、社區事項清單,完善準入機制,落實費隨事轉制度,切實增強街道、社區服務功能,完善橫向聯動體制,把分散的資源聚起來,增強城市治理聚合力。
扎緊職責圍欄,防止部門“塞任務”。按照重心下移、權責一致原則,規范街道加強黨的建設、統籌區域發展、組織公共服務、實施綜合管理、領導基層自治、維護社會穩定等6項職能,落實街道對區級職能部門派出機構負責人的人事考核權和征得同意權、城市規劃參與權、綜合管理權、對區域內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建議權、對駐區單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考核權等6項權力,提升街道黨工委統籌協調能力。制定區級職能部門職責下沉街道職責清單,明確綜合保障16項、黨群工作22項、社區建設17項、民生保障55項、社區平安16項、城市管理16項、企業服務11項、其他工作32項;明確社區兩委職責清單事項39項清單、社區居委會依法依規協助政府工作79類事項清單、社區開具證明、掛牌18類清單和社區4類負面清單。
建立準入機制,規范事項“承接單”。建立街道和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明確國家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涉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突發、緊急事件及各部門根據有關文件政策規定下沉街道、社區的工作,由街道和社區依法承擔和協助辦理。部門下沉到街道和社區的行政事項必須要適合實際,且群眾有需求,而不是簡單轉嫁。凡新增街道和社區的工作職責、公共服務事項、行政權力事項、社區掛牌、出具證明等工作事項,全面實行準入制度。由擬入單位提出申請,并提供文件、工作方案等相關資料,區委編辦負責初審準入申請,區推進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召開聯席會、協調會、論證會等形式,充分征求街道辦事處、社區意見,進行評估分析,做出審核決定。
強化監督制約,授予基層“拒絕權”。街道和社區憑審批文件接納進入的機構及任務,對不符合街道和社區準入規定的有權拒絕或不受理。各部門進入街道和社區的工作需接受街道和社區評議,實行一年一評議。評議由駐街道(社區)的單位、組織、黨員、居民代表、各類組織代表參加,重點評議部門工作進入街道(社區)后的作用、效果、工作作風、經費落實和群眾認可等情況,對群眾滿意率不過半數的,將予以撒銷。區推進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通報工作職責移交的落實情況和準入制度的落實檢查情況,并將該項工作納入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嚴格逗硬考核,確保工作落地見效。
社區減負增效,費隨事轉“真買單”。各部門經審批進入街道和社區的事項,明確授權內容、對象、權限、時限和撥付的工作經費,確保責、權、利一致,實行“人隨事動、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以城東街道鐘鼓樓社區和箭道街社區為例,財政每年劃撥給社區工作經費9.15萬元,用于保障社區黨務群團等基本工作運轉,市區單位按照“費隨事轉”規定,對社區協助開展創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劃撥經費,鐘鼓樓社區2018年、2019年“費隨事轉”工作經費收入分別為3.5萬元、19.9萬元,箭道街社區2018年、2019年“費隨事轉”資金分別為11.5萬元、14.35萬元。社區所有保障資金由街道建立大賬戶統一管理,均全額使用到便民服務、創衛、綜治等社區管理服務事項中,對社區工作減負增效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