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達,白墻黛瓦的村居錯落有致,成片的柑橘林郁郁蔥蔥,微風拂過,飄來陣陣清香……這里便是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黃桷橋村。很難想象,如今“來者依戀,居者自豪”的“幸福村”,曾經是“灰頭土臉,人人懨然”的“窮窩村”。
從“鄉愁”到“鄉戀”的改變,不得不從一個人說起,他就是黃桷橋村第一書記李昌洪。
一望無際的柑橘林
從零畝到千畝的柑橘 很甜
5月,青山如黛,長溪如藍,走進黃桷橋村柑橘種植示范園,綠意正濃,一顆顆小小的青綠柑橘翹首等待著金黃色的豐收。
“我剛來的時候,這里是滿山的荒蕪地,現在是一片片郁郁蔥蔥的‘致富果’。”李昌洪手指眼前繁茂的柑橘林,面帶笑容地說。
2015年9月,34歲的李昌洪主動請纓,到內江市市中區朝陽鎮黃桷橋村擔任第一書記,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黃桷橋村2014年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3戶228人,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產業項目發展一片空白……面對嚴峻挑戰,李昌洪暗下決心,一定要撕掉黃桷橋村“貧窮”“愁苦”的標簽。
李昌洪深知農村要發展,村民要增收,產業是關鍵。2016年,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李昌洪與村干部在多次商討和研究后,決定在黃桷橋村實行借助財政投資收益扶貧項目,探索利益分享機制,以內江市市中區“萬畝柑橘園區”建設為契機,將入戶的扶貧資金入股雷豐果業種植公司,發展柑橘產業。同時,貧困戶收益分配按照前兩年每年分紅800元,中間五年每年分紅1200元,最后一年每年分紅1400元,累計八年內分紅9000元,確保幫扶本金翻番,實現借一還二。
為更好地幫助村民和貧困戶學習掌握柑橘種植技術,李昌洪一邊牽頭聯系果農專家、技術員,一邊組織有相關技術經驗的村民成立了柑橘種植服務隊,開辦種植技術培訓班,為村里的無業村民和貧困戶傳授種植技術,培養提高村民的脫貧技能。當柑橘找不到銷路時,李昌洪又帶領大家摸索電商、網店,他拍照片、拍視頻、寫文案,在朋友圈里當起微商,全力拓寬黃桷橋村柑橘銷路。目前,黃桷橋村的柑橘銷往全國各地,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站在高處的公路上向遠處望去,漫山遍野的柑橘樹與藍天白云一道裝點著黃桷橋村,這片盎然生機的柑橘林,不僅成為了黃桷橋村的標簽,更創造了千萬元的品牌價值,富了村民的口袋,更甜了大家的心。
翹首以盼的水泥路 通了
“雨天遍地泥漿、晴天煙塵滾滾、一路大坑小凼。”這曾是朝陽鎮黃桷橋村最真實的寫照。如今的黃桷橋村一片碧綠,田地間點綴著或紅頂、或白頂的樓房,硬化了的水泥公路像毛細血管一樣通到每家每戶。村里的文化廣場,一群老年人正在運動器材上蕩悠,享受著悠閑的田園慢生活。
說起村里的變化,李昌洪記憶猶新,感慨不已。
“腳下不是路,全是稀泥,甚至還有些只是簡單的機耕道。走訪貧困戶的路途中,我的皮鞋就被無情地裹上了一層泥。”那是李昌洪第一次進村,正趕上雨季,印象十分深刻。
要想富,先修路。李昌洪和駐村工作隊的同事把解決村里“行路難”的問題當成了第一要事。為解決修路資金,李昌洪積極向市區扶貧、交運等部門申請,向派員單位爭取,最終黃桷橋村村道硬化工程全面啟動。
為保證公路質量,李昌洪親力親為。進料時,他跟著車到料場,全程監控修路材料質量;現場施工時,他上陣監督,有時因為工作繁忙無法到場,他也會教村民如何監督,最終方便全村村民出行的水泥路如期竣工。
駐村以來,全村先后修建了車行橋1座、社道16.6公里、整治山坪塘21口、PE管道13公里、蓄水池20口、渠溝5公里,新裝太陽能路燈300余盞,打造生態濕地1處,村民活動廣場1個,健身步道2.5公里……
今年六十多歲的桂連輝是黃桷橋村的村民,土生土長的她親眼見證了村莊的變化,“感謝幫扶部門、駐村干部,現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下雨天出門我也不愁啦。”桂連輝爽朗地笑道。
向著美好生活 出發
“我原來住的是土墻房子,漏風漏雨的。現在你看,我的房子又寬敞又向陽。”村民黃大度開心地說道。原來他因易地扶貧搬遷,住進了如今這個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的新房。在他的屋前,是黃桷橋村將用于水稻種植和白烏魚養殖的20畝高標準農田項目,“趁這個機會,我也跟著學技術,賺錢!”黃大度笑著說。
近年來,在李昌洪的帶領下,黃桷橋村利用地處市中區黃河湖萬畝柑橘產業示范園區核心區和省級旅游扶貧示范村優勢,按照“產村融合、產旅結合”的總體思路,積極推進鄉村旅游與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有機結合,累計投入扶貧資金近3500余萬元,大力發展柑橘、雷竹、中藥材、鄉村旅游等旅游扶貧項目,其中發展柑橘1000畝、雷竹350畝、中藥材300畝、特種水產200畝。引導貧困戶參與土地流轉、入股分紅、旅游經營、接待服務、特產銷售等工作,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加,2020年,黃桷橋村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11000元,村集體年收入突破70萬元。
與此同時,黃桷橋村還下“功夫”整治村容村貌:民房外墻整治庭院改造,道路黑化路燈亮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污水處理站收集生活污水……
曾經的貧困村正一步步嬗變,產業興了,基礎設施完善了,沉睡的土地“活”了,群眾致富信心滿滿,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但黃桷橋村并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接下來,我們將圍繞鄉村振興,把黃桷橋村建設成為“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李昌洪對未來的發展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