膩腳彝族鄉萬畝萬壽菊示范基地(資料圖)
2020年8月以來,云南省丘北縣以村(社區)“兩委”換屆為契機,以“工作職責整合、隊伍結構優化、服務能力提升、報酬待遇提高、財政支出不增”為目標,以“減崗增薪”為著力點,全面啟動16個村(社區)干部隊伍改革,為全縣101個村(社區)“兩委”換屆積累經驗。通過以選促改,為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隊伍保障。
疊加保障,增強村社崗位吸引力。為摸清村(社區)干部和財政半供養人員的基本報酬、保險費用、績效補貼等,丘北縣分類開展走訪調研,采取“多個龍頭集水、一個龍頭放水”的資金整合機制,整合村(社區)各類上級資金、縣級財政資金,建立“基本報酬+績效補貼+集體經濟創收獎勵”的結構報酬制度。調整后的村(社區)干部基本報酬正職“一肩挑”4000元/月,副職3500元/月,村監委主任、文書與副職同等報酬,網格員和社會事務員的基本報酬為3000元/月,保險+績效的疊加保障措施,有效增強了村(社區)崗位吸引力。
試點先行,夯實村社換屆人才基礎。按照“先行試點、分步實施、全面推行”的步驟,經縣鄉村三級分析研判,在12個鄉(鎮)挑選16個“兩委”班子隊伍相對穩定、比例結構相對合理的村(社區)作為改革試點。“一村一策”合理設置書記助理、主任助理、社會事務員(民政協理員、社保協辦員和計生宣傳員“三崗”整合為“一崗”)等實踐鍛煉崗位。依托鄉(鎮)青年人才黨支部,采取“個人申請、群眾和支部推薦、黨委確定”辦法,以每村每年培養不少于3名后備村干部人才為目標,建立305人的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通過“定崗”培育儲備、“準崗”跟蹤考察、“上崗”補齊配強等途徑,為村(社區)“兩委”換屆奠定后備人才基礎。
減崗“瘦身”,保證村社換屆權責明晰。印發《丘北縣加強村(社區)干部隊伍建設 提升農村基層治理能力的意見(試行)》《丘北縣村(社區)黨組織和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實施方案》,按照“能整合則整合、宜整合則整合、人崗相適、權責明晰”的原則,根據各村(社區)人口數確定除村(社區)“兩委”班子之外的社會事務員、網格員、文書等村(社區)干部崗位。整合后,每個村(社區)崗位職數在6至9人,被整合的村莊規劃員、綜治專干等工作職責由村(社區)干部履行,確保工作崗位整合后,事情有人干、效率有提升、質量有保障。
資格聯審,把牢村社換屆“入口”。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著力讓思想政治素質好、道德品行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公道正派、廉潔自律,熱心為群眾服務的優秀人員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在黨員和群眾推薦前,充分利用群眾會、火塘會、“小喇叭”等多種形式對換屆政策進行宣傳,鼓勵思想好、作風正、有文化、有本領的選民依法依規參加競選。候選人提名結束后,組織紀委監委、公安等11個部門對照“五不準、十不宜”負面清單,對1875名村(社區)“兩委”候選人開展資格聯審,審核出12名不宜擔任村(社區)“兩委”干部候選人,把好“入口關”。
鋪好路子,暢通村社換屆“出口”。制定《丘北縣村(社區)“兩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干部離任補償辦法(試行)》,對離任村(社區)干部的補償形式、補償情形等進行明晰界定。去年12月底前,相關部門印發《丘北縣村莊規劃土地建設專管員解聘及整合實施方案》《丘北縣城鎮公益性崗位社保(金融)協辦員解聘及整合實施方案》等,并將解聘人員相應職責劃歸村(社區)“兩委”人員暫時負責。換屆結束后,對從書記、副書記、主任、副主任等崗位退出人員頒發光榮離任牌匾,采取協助轉移就業、就近就地務工、協調產業扶持貸款、安排公益性崗位等辦法對退出人員進行安置,確保退出人員思想無包袱、生產有路子、生活有保障。
定規立矩,確保村社換屆上任上手。為切實填補村(社區)干部管理空白,丘北縣結合本地實際,出臺《丘北縣村(社區)干部管理辦法(試行)》,分別從職數設置、教育培訓、日常管理、考評考核、責任追究等方面進行規范。同時,印發《丘北縣村(居)民小組干部管理辦法(試行)》,著力構建從行政村到自然村的分層干部管理機制,有效規避部分村(社區)、小組干部上班散漫、作風漂浮等不作為、慢作為行為,為整肅村(社區)干部隊伍作風提供管理依據。
截至2月2日,丘北縣101個村(社區)圓滿完成換屆工作并全部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選出村(社區)黨組織委員505名,村(居)民委員會委員517名,其中,村(社區)“兩委”交叉任職317名,交叉任職比例62.77%。村(社區)“兩委”干部相比上一屆減少226人,705名現有村(社區)“兩委”干部平均年齡39.34歲,相比上一屆下降1.66歲;大專及以上學歷256人,占36.31%,相比上一屆提高19.88%,實現了年齡學歷的“一降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