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河南省內黃縣豆公鎮前神標村駐村第一書睢曉康(注:睢因諧音,村民多說成“水”)與村民的告別現場,有村民自發打出了“水書記,請常回家看看”的橫幅,告別現場,自發而來的村民100多人,來為即將離開村子的第一書記道別。曾是建檔立卡戶的張和平用紅布纏著一把帶枝的紅辣椒,用顫抖的手和有些變調的話語把“火紅的花束”獻給臨行的第一書記,現場在一剎那靜了下來,繼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睢曉康表示,這是他心中最美的花束。筆者了解到,曾是因殘致貧的建檔立卡戶張和平在對生活頹廢的時候,安陽市生態環境局派駐第一書記睢曉康多次走訪談心,幫助其樹立信心。在政策上也傾力幫扶,在生活上處處牽掛,讓他感受了基層黨組織的溫暖。
有了生活動力的張和平,不僅在鎮上自主創業開了一家理發館,還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疫情期間,志愿宣傳疫情防控,采暖季,宣傳散煤回收,夏秋收獲時節,宣傳防火及秸稈利用。去年,6畝尖椒經過他的辛勤科學管理和病蟲防治尖椒喜獲豐收。他主動要求脫貧,并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為當地扶貧激發內生動力的典型。當聽說睢書記要走的消息,張和平無法表達自己的感恩依戀之情,想來想去,他自己將帶枝的紅辣椒扎成一大束,并用紅布將尖椒包扎起來,懷著激動的心情親手送給睢書記。張和平用最樸實的情感表達對第一書記的謝意。
憨實三兒挽留的香煙
“書記,你不能走,俺送你一包煙”說話的是村里的建檔立卡戶李三順,村民都稱三兒,智力二級殘疾。“我不抽煙,你不知道啊,你快收起來吧,三兒”。第一書記睢曉康一邊把煙往回推,一邊說,“我還會回來的,有啥事你說,沒事啊”。但此時,號稱三兒的村民掛著哭腔,眼里噙著淚花說:“書記,俺不讓你走,你不能走”。
號稱三兒的李三順,由于智力障礙,在村里好多人拿他開玩笑。第一書記睢曉康到村后,積極協調幫他進行了殘疾鑒定,辦理了低保,后來又辦理了特困救助,使三兒的生活有了著落。三兒有輛三輪車,夏秋時節,都主動要求禁燒宣傳巡邏。在睢曉康的積極協調下,又辦理了公益崗位。之后三兒像領了圣旨,在三輪車上插了秸稈禁燒的紅旗,還安裝了宣傳喇叭。在村里田里穿行宣傳,很是認真。發現著火點,就馬上到村室匯報。一來二往,三兒和書記就熟悉了,有困難就找書記。去年屋里電線老化,電器一開就跳閘,睢曉康書記出面協調找電工重新安裝了電線。過年時,還給三兒送去米面油和對聯,每當三兒去村室穿著臟亂時,睢曉康書記就從愛心超市里挑幾件衣服給他穿。
昨天,當村民把睢書記送到村口,再三叮嚀要常回家看看。“‘水’書記不能走,我不讓他走”喊話的還是三兒。此時,三兒把一包香煙再次塞給了第一書記,然后轉身就跑。眾村民看著說,書記就收下吧,這是三兒的一片心啊。也許,在三兒的內心世界里,那包煙是他珍貴的東西。以這種方式挽留書記,確實讓人動容。睢書記說連同心意,那就收下了,然后把香煙打開,每人一根散給了送行的村民。聽在場的一位李姓群眾講,那包煙是三兒是前天在一個紅白事兒上幫忙領的。
第一書記的感恩“菜金”
“鄉親們,這五百元是我接受村民送來蔬菜的菜金,我無法具體知道是誰送的,但都是群眾的一片心。村民幾年來對我的這份情,我將終生不忘。這幾百塊錢我想可以用到村里的孝善表彰上,弘揚優良傳統,讓淳樸的民風繼續傳承”。
說起500元“菜金”,還有一個關于“受賄日記”的動人故事。睢曉康到村后,從小事入手,抓黨建,促扶貧。積極耐心做群眾工作,他暗暗給自己定下目標,扶貧要扶志,做事要用心。與群眾打交道多了,百姓看到睢曉康書記每天自己做飯,從地里薅菜回來,有的就悄悄放到了睢書記廚房。睢書記說,剛開始收到的第一把菠菜,還以為是群眾忘到那兒了呢,等菠菜都泛黃了,還在原地放著。他感覺是不是百姓故意放的啊,剎那間,心中一陣陣的溫熱。于是睢書記在小本子上記下了日期,隨后的不久,又有不知情的青菜放到了廚房。有的是兩三棵娃娃菜,有的是幾個新摘的桃子,有一把帶穰子的花生,兩三斤大蒜,幾個絲瓜等,他都一一記了下來。筆者隨手翻了起來,本子上記載著他和隊友隔三差五地“被動”接受蔬菜瓜果的小事,有40多張,如今,要離開了,他想表示一下對群眾的謝意。
眾鄉親的依依惜別
“我今后雖然不在村里了,但還會關注村子里的發展。”當著眾鄉親的面,睢曉康不禁熱淚盈眶,一邊感謝鄉親們對他工作的支持,一邊囑咐接任第一書記王志博和村兩委干部盡快將兩條下水道規劃好,將新的文化健身廣場建起來,鄉村振興要做好五年規劃……
鄉親們得知將要離別,不約而同地趕來為他們心目中敬仰的“水書記”送行。老黨員王法合拉著第一書記睢曉康的手,激動地說不出話來“幾年了,我們在一起都習慣了,怎么不提前打個招呼就要走了,心里怎么這樣不得勁吶”;曾在外地做花卉銷售回村創業的青年農民王國峰向“水書記”匯報喜訊,他的花卉苗木種植銷售一條龍試驗成功,前景看好,下一步公司+農戶的模式將帶動更多村民增加田地收入,還希望睢曉康書記能常回來看看,把握好三農政策助力他把產業做大,增加村民收入,推動種植產業結構調整;被睢曉康積極救助曾身患白血病患兒現已基本康復的張楷絎的爺爺拉著“水書記”的手更是依依不舍。一直蹲在路邊不吭聲的孤寡老人張克順,看到睢書記走過來,站起來眼里噙著淚花,緊緊握住睢書記的手“水書記,你為我辦了那么多事,要不是你,我早就埋到土里了,不舍得你走啊”。
“你看看,睢書記把村民當成自己人,村民為表示感謝,平時背著他給他廚房送幾棵菜幾個水果什么的,他還惦記著呢!不僅如此,睢書記臨走了還惦記著村里的建設,又為我們籌措了建設資金,想著讓我們在村子里再建一個健身文化廣場。”今年,新當選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擁軍激動地說。去年9月,村曾經143戶633口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4680元。現在不僅有了服裝廠,還有新型溫室大棚,普通的農作物也逐漸往西瓜、甜瓜、番茄、花卉苗木和小雜果等高效農業轉移,特別是智能拱棚、服裝加工項目投入使用后,訂單大蒜、苗木花卉等高效農業也正在起步發力……跟以前相比,產業興旺、環境優美、農民富有,這變化很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