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山區飛來致富領頭雁;返鄉投資引領農村新業態;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浙江天臺縣婦聯在全面建小康的路上,突顯“領頭引領”作用,讓婦女有途徑、有收入、有信心,不讓一個人掉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在新時代號召下的“巾幗”領頭人風采。
旅游筑夢人陳麗娟:旅游逆思維,創新贏未來
陳麗娟是天臺縣婦聯執委、龍溪鄉婦女代表、華頂國際旅行社董事長。2009年12月18日,天臺華頂旅行社在赤城路一間民房里成立。那時候,各地旅游業剛剛蘇醒,守著名氣不大卻有著豐富旅游資源的天臺山“富礦”,她主動出擊,變在家候客為“走出去”要客。她帶著僅有的幾名員工和地圖,奔赴長三角地區,沒日沒夜推介天臺山。
那些年,“天臺山”這個名字因她的執著而漸入人心。“華頂國旅”也逐漸印入行業伙伴腦海。
如今,當年這家只有3名員工起步的小旅行社,已蛻變成為擁有150余名員工、年產值上億元、年接待游客50萬余人次的浙江省百強旅行社、省五星級品質旅行社;當年的小門市已成長為擁有15家分公司的集團化企業。
近年來,“傳統旅行社如何轉型升級”是陳麗娟一直在思考的課題。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她把轉型升級“引擎”定位在“產業化、個性化”上。2018年她“看上”天臺縣西部最偏遠的龍溪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搶抓研學機遇,投資2000余萬,打造省級和合研學營地、寒山多彩田園研學基地,開始走上“研學旅行、康養養生、書畫寫生、個性體驗”的定制旅游之路,取得顯著業績。2019年為龍溪鄉引進游客10余人次,實現核心4村村集體經濟增收50余萬,群眾增收3000余元。
她借力縣全域大農場建設,深化與鄉黨委政府合作,建立“扶貧作坊”--寒山作坊,開設“低收入農戶扶貧”窗口,聯合巾幗志愿者以“上門收購”“訂購訂銷”模式,收購在家農戶農產品,用于基地的游客接待。
同時創建了“龍溪雅苑”“寒山土灶”等民宿農家樂,優先安排10余名有能力的貧困婦女從事衛生清潔、客房打掃等工作,讓婦女脫貧有路子、致富有奔頭。
新時代新農人葉文姬:做“多”鄉村前景,看“漲”田園價值
在今年天臺縣婦聯組織的“女神帶貨”線上直播中,龍溪鄉熙望農場的藍莓、覆盆子“走紅”,一上線就搶空,而它們的產地也因此成為了網紅打卡點。每天來直播、來采摘、來參觀的客人,車輛在村道路上排成了長龍。
這個農場的主人叫葉文姬,一個土生土長的龍溪人。她和丈夫蔣建明,一直在杭州莫干山經營民宿。2017年,她得知村里的幾百畝閑置土地被某香港投資商看上,她的“田園夢”蠢蠢欲動。和丈夫商量后,將民宿生意交給他人打理,夫妻兩人果斷回鄉發展。
“自家土地交給外地人總是不放心,我們自己肯定會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它。”在與鄉政府、村兩委協調溝通后,葉文姬拿到了這幾百畝土地,種起了藍莓、覆盆子、紅美人等特色水果,以農文旅融合的模式,讓農產品“變身”為旅游產品,實現了產銷兩旺。
“我們2017年開始種植藍莓、覆盆子,前兩年都處于培育階段,今年算是正式營業第一年。”今年5月份開園后,果園每天營業額超萬元。她常說“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賞農家景”的鄉村游正在成為旅行新潮流,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美麗鄉村,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回鄉創業”。
她的回歸,不但解決了村內20余名在家婦女的就業問題,更吸引了10余名婦女回鄉發展蜜梨、水蜜桃等種植業和高端民宿、農家樂。
從城市回到農村,她有著鄉村振興的夢想,一心做“多”鄉村前景,看“漲”田園價值。
民宿女主人姚玲苔:背靠始豐源,奔向小康路
“我們在始豐溪源頭,綠水青山就是我們的金山銀山。辦民宿能在家門口賺到錢,還不耽誤晚上跳廣場舞,生活要的就是這個味。”姚玲苔總是笑著說,這就是她追求的生活。如今她的民宿有房間8間,餐位100位,年收入30余萬。
2018年,龍溪鄉黃水村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以“庭院革命”為抓手,開展全方位整治,整個村莊發生了大變樣,橫流的污水不見了,街面秩序井然,露天糞坑所在地變成了一處處小花園,葉氏文化、五義文化、和合文化等得到多形式體現…隨著龍潭幽谷、歧石山、大雷山等旅游景點“走紅”,如今黃水村是一個風景靚麗、文化內涵豐富的“世外桃源”。
姚玲苔看準了“商機”,花了50余萬把家里3間4層的住房,改成了“錦繡農莊”高端民宿。
“環境整治后,不但我們自己住的舒服了,來玩的游客也一天比一天多。尤其到節假日、周末游客很多,大巴車有時候一天幾十輛過來的,來爬龍潭幽谷、大雷山。”54歲的葉國仙是“龍門客棧”民宿女主人,她在姚玲苔的影響下,也在村里辦起了民宿。
現在黃水村不僅發展鄉村旅游,還與寒巖村、寒山村、始豐源村組建“寒山片區聯盟”,積極籌建農產品展銷中心,銷售香魚、茶葉等特色農產品,并與鄉農產聯、華頂國際旅行建立了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助民增收。
致富奔小康,婦女不掉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創業達人、民宿女主人、美食巧女等等,天臺女性一直用辛勤和智慧打造自己的輝煌,鋪陳著特別的奮斗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