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寶雞市從開設“田間課堂”、選派“科技特派員”、開展“師徒幫帶”入手,全力聚集各類人才向一線傾斜,壯大集體經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全市521個貧困村、52.8萬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提供了堅強人才保障。
開設“田間課堂”。依托“科技之春”“科普宣傳日”等活動,各縣區在摸清各貧困村產業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市委組織部組織500名市級各領域拔尖人才,每年利用10天左時間奔赴各村的田間地頭,現場教學、答疑解惑。選派“科技特派員”。每年從涉農高校、科研院所、機關單位、鄉鎮等選派具有科技職稱和豐富工作經驗的科技人員100名駐村進行幫扶,指導建設現代農業園區、試驗田,講學培訓、結對幫扶。開展“師徒”幫帶。挑選1000名優秀鄉土人才,通過簽訂責任書、技術大比武的形式,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每人定向教會1名徒弟,實現鄉土技術人才源遠流長。
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50個,市級農產品加工園區7個,國家級、西農大試驗站10個,村級集體經濟年純收入達到10萬元到50萬元的村126個,50萬元到100萬元的村131個,100萬元以上的47個,在寶雞全境,村級集體經濟已經形成“遍地開花”之勢,637個村已實現分紅9853萬元,惠及貧困戶3.5萬戶,為防返貧、鞏固脫貧成果提供了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