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華現代化大型深水圍網船隊開赴漁場。
嵊泗縣箱子岙村開展“離家離港不離黨, 海上流動不流失”主題黨日活動。
菜園鎮“紅帆工程”海上黨建工作推進會。
浙江省舟山市致力于全面激發黨建新活力,推動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提質升級,通過“瀛洲紅帆船”申報創建,助推黨建工作由陸地向海上延伸,有效推動黨的組織和黨建工作海陸全覆蓋,構筑“讓黨旗在船上飄揚、讓黨徽在船上發光、讓黨員在船上領航”的“海上”戰斗堡壘,打造基層黨建“舟山樣板”。
推動黨建向海上延伸實現新突破。聚焦基層組織力提升,開展“瀛洲紅帆船”海上亮身份活動,掛牌明確黨員先鋒模范船,通過嚴格準入條件,制定漁船、貨船、客船、公務船等分類亮相標準。經過分類摸底,市縣兩級核定明確705艘船長為黨員的漁業船舶、貨運船舶、客運船舶、公務船舶為“瀛洲紅帆船”,明確工作職責,設置鮮明標識,定期由組織、綜治、海洋漁業等多部門開展聯審評估,有效引導“瀛洲紅帆船”在信息采集、環境保護、矛盾化解、安全生產、搶險救災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同步在有3名以上黨員的船只或編組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條件不具備的建立臨時黨支部或聯合黨支部,推動各地建立5000余名海上流動黨員信息庫。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海上社會治理新格局。推動以陸治海、以海輔陸的海上基層治理模式,將漁船以4至12艘為一組編入相應的生產編組,以2至4個生產編組為一個漁區網格。每一網格配置以黨員為主體的陸上服務專門團隊,人員由鎮街黨政人大班子成員、醫生、民警、船管站等工作人員組成,形成“服務團隊—漁船編組—漁民—漁民家屬”管理服務網格。以“紅帆船”為基礎,設立“紅帆調解船”、組建海上黨員調解小組,將人民調解延伸到漁業生產一線,第一時間介入調處漁區矛盾糾紛,打造漁民自治、高效便捷的矛盾糾紛調解新模式。通過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充分發揮網格內“瀛洲紅帆船”的作用,發動漁民黨員、家屬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參與共治共管,設置安全管理、財務管理、信息報送、糾紛調解等崗位,讓黨員和骨干漁民上崗履職,實現“瀛洲紅帆船”生產和管理雙贏。
構建海陸一體黨員動態教育管理新機制。推動各地建立“瀛洲紅帆船”支部堡壘指數和黨員先鋒指數參考標準,按照各類海上組織和黨員工作規律,結合黨支部建設和黨員管理目標任務,合理設置考評指標、權重,增強考評工作的針對性、精準性、實效性。針對漁民學習教育集中難的實際,創新“送學”模式,將教育培訓覆蓋到漁場、船頭。利用伏休期等時間節點,對漁民黨員、黨員船長開展黨史黨章、漁業生產技能、安全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利用紅帆船黨支部領學,制作學習教育清單,定期組織漁民黨員開展集中學習討論和主題黨日活動。利用“海上講習所”促學,以“瀛洲紅帆船”所在編組為重點,建成船頭宣講隊伍,用通俗易懂、貼近基層的語言做好教育培訓工作。利用科技手段助學,在“瀛洲紅帆船”安裝北斗星通平臺,將學習教育資料和動態信息通過北斗星通監控管理平臺實時發送、播報給漁民,豐富漁民學習內容。
基層黨建的“舟山樣板”,有助于全面落實防范化解海上重大風險的各項舉措。以“紅帆船”中的黨組織和黨員為引領,健全預案編制、風險研判、應急決策、協同處置等全過程風險防控機制,進一步加強了源頭管控和風險鏈防控。
基層黨建的“舟山樣板”,通過打破黨建工作地域、空間限制,堅持發揮漁民黨員海上主力軍作用,切實把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崗哨建到船頭,構建了海陸一體的黨員動態教育管理機制。
基層黨建的“舟山樣板”,助推海上應急聯動跨上新臺階。以“紅帆船”為主力,建立健全了海上互助互救機制,通過互通海上安全與搜救信息,開展應急指揮人員交流學習,實現了海上搜救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力提升海上生命財產救助效能。
創新亮點
◆ “瀛洲紅帆”海上黨建立足東海漁區實際和海上生產運輸產業特點,以屬地管理為主、行業管理為輔,依托漁業專業合作社、船舶管理公司、船員管理公司、船東協會、海員協會等機構,有效實現適應海上工作實際的基層黨組織覆蓋。
◆ 創新“海陸網格”雙向聯建管理模式,整合組建漁業合作社黨支部、漁嫂黨支部,編組成立海上黨小組,構建起覆蓋“漁村、漁船、漁區”的一體化治理體系,形成同進同出的抱團發展模式,在黨建要素催化下釋放漁業生產的最大潛能。
◆ 創新建立以“瀛洲紅帆船”為引領的基層管理編組模式。對所轄海上黨建相關黨組織和黨員,按照相對集中、便于管理的要求,根據作業特點、錨泊港區等特點,調整完善了與之相適應的組織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