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油油的清香蜜橘種植基地生機盎然,興牧種養合作社內,貧困戶喜領分紅,笑逐顏開……近年來,廣西容縣羅江鎮半月村堅持黨建與幫扶建設結合,增強群眾致富動力,成功帶領村民走上一條發展產業的致富道路。
半月村位于羅江鎮西部,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農業自然條件惡劣,產業單一,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如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急需解決的難題。為此,村黨支部書記梁祿軍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思想引導作用,通過抓黨建力促脫貧攻堅,凝聚全村黨員合力,有效解決了以往半月村黨建促脫貧工作薄弱、發展缺乏帶頭人等問題。
為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村黨支部為村里6名無職黨員設定了政策宣傳崗、環境治理崗、民事代辦崗,極大提高了黨員的服務意識。同時,積極推行“黨員1+5”模式,即1名致富黨員聯系5戶貧困群眾,進行精準幫扶。
梁祿軍說,除了送資金、送技術、送項目,還需將扶貧與扶志緊密結合,促進貧困群眾轉變思想,鼓勵他們積極主動、想方設法增加收入。為此,梁祿軍經常深入村屯,與貧困戶促膝交談,耐心講解扶貧政策,消除鄉親們對自身能力不足的擔憂,幫助村民堅定信心,積極參加農業生產或到周邊務工。同時,他還主動與扶貧干部談心談話,消除他們的“等靠要”思想和畏難情緒,為扶貧工作掃清思想障礙。
看到半月村煙塵滾滾的土路和簡陋落后的生活環境,梁祿軍堅定地提出:“要想引來鳳凰,一定要筑好巢。”于是,他帶領黨員干部積極爭取項目,與后盾單位和相關部門對接協調,先后從財政、交通、扶貧等部門爭取到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50多萬元,重點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優先建設水、電、路等。
兩年來,半月村共籌資505.2萬元,硬化村級道路19.37公里,主干道全部硬化,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產條件和出行環境。另外,籌資36萬元建成了高標準籃球場、鄉村大舞臺、公共廁所,鄉村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
發展產業是變被動“輸血”為主動“造血”的脫貧必由之路。梁祿軍通過半年的摸底調研,了解到半月村曾是容縣有名的“養豬村”,養豬是本村農民的“拿手絕活”,最多時可年產肉豬10萬頭。如何重新發揮半月村養豬業優勢,帶領百姓脫貧,是梁祿軍一直苦苦思考的問題。
經認真討論和多方征求意見,梁祿軍與村“兩委”成員詳細規劃,組建了半月村村民合作社,利用自治區、市、縣財政為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建設補助的220萬元資金,建立起標準化環保養豬基地。通過“村‘兩委’+養殖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52戶貧困戶成了合作社社員,每戶每年收入近2.5萬元,村集體可從合作社承包基地的租金中每年收益8萬-15萬元,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使貧困村民得到了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