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給這四個棚的草莓灌了水,只要保持溫度適宜,春節前草莓就能集中上市了。”“幾年前,還是高鐵施工的棄渣場,如今是我們的反季節草莓園”,指著草莓溫室大棚,佛坪縣王家灣村村民曾萬強高興地說道。村集體發展草莓種植項目,他應聘“草莓通”技術員,從脫貧門外漢成為“致富明星”。
支部引領、黨員示范,這是王家灣村發展集體經濟的關鍵路徑。
2019年,在包扶單位縣政協幫扶下,王家灣村黨支部按照“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黨員+N”模式,把黨組織、黨員干部、致富能人串聯起來,讓黨建工作融入集體經濟發展。村黨支部利用“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多種形式,組織支部委員、黨員、村民代表討論集體經濟發展,結合市級美麗鄉村建設,明確了以鄉村旅游為依托,以半城郊果業、林業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
村黨支部結合“主題日+”,組織黨員代表外出考察草莓、八月瓜種植、特色民宿等產業,村集體、黨員牽頭,領辦新型經濟組織,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流轉土地,投資72萬元新建溫室大棚27個,發展草莓20畝,投資50余萬元種植獼猴桃35畝,發展八月瓜、五味子20畝、種植優質黃精20畝,讓美麗鄉村一年四季瓜果飄香,村集體經濟“破殼起飛”。黨員蔡光福帶頭領辦家庭農場,帶動40戶建檔立卡戶養殖生態黑豬300余頭,戶均增收1500元.....示范引領讓群眾鐵了心跟著干。
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產業規模從大到小,下一步,王家灣村將引進生產線,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增加農特產品附加值,走產銷一體發展路徑。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還將投資200萬發展民宿產業,用活美麗鄉村發展資源,展望未來,王家灣大有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