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關中村,7歲的雙胞胎李婷婷和李思婷。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雋輝/攝
6月9日,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當年“大包干”的參與者蘇道永(右)和老伴兒在自家門前。1978年,上塘鎮墊湖村在全省率先實行“大包干”,成為“江蘇農村改革第一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趙青/攝
7月26日,陜西省平利縣長安鎮柳壩村小仙河,本地大學生創業者王秀梅駕車察看自己的絞股藍產業基地。這里天然富硒的青山,讓她為當地不少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增收機會。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趙青/攝
8月15日,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古堰畫鄉,一位女畫家在作畫。這里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旅游與藝術結合的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建泉/攝
12月13日,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馬蘭屯鎮古城祥和莊園,菜農在蔬菜大棚里為番茄摘芽。這里在發展生態休閑旅游的同時,利用果蔬采摘園帶動當地農民增收。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崢苨/攝
3月31日,陜西省勉縣新街子鎮立集社區,利平手工專業合作社的幾名女工在鞋廠車間。當地采取針對性培訓、車間式和居家式生產制作的方式,帶動了包括貧困戶在內的200多名婦女在家門口靈活就業,她們大多是留守婦女。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趙青/攝
2月14日,臘月二十九,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平房子鎮周杖子村東山,在外地上學的竇碩(左一)跟著父親、堂哥來上墳。王婷舒/攝
11月7日,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賈寨鎮耿店村的大棚區。這里如今有600多個鋼架蔬菜大棚,80后、90后種植戶占七成。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點名表揚了耿店村通過發展蔬菜大棚吸引年輕人回村創業的做法。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雋輝/攝
40年前,改革開放從農村開始;40年來,我國7億多貧困人口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未來3年,我國還有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脫貧攻堅進入最關鍵的階段。
2018年,全國迎來一個豐收年景,曾經離開家鄉的不少年輕人又回到村莊,綠水青山成為人們共同的追求……我們凝視的這片土地上,許多故事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