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記者來到和田市吉亞鄉玉葉村,只見一排排安居富民房格外漂亮、一座座溫室大棚排列整齊、一片片飼草基地和特色林果基地初具規模,林、路、渠、水、電、氣配套齊全……
“我把村里分配給我家的2座蔬菜大棚流轉給了蔬菜生產合作社,每年有4000元租金;我在蟠桃合作社打工,每月有3500元的工資。”47歲的村民圖爾蓀麥麥提·賽迪艾合麥提高興地對記者說。
近年來,和田市把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使他們不僅“搬得出”,而且“穩得住”“能致富”。
圖爾蓀麥麥提家原是吉亞鄉闊塔孜買里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8月他家搬遷到玉葉村,住進了77.62平方米的安居富民房,政府還給他家分配了2座蔬菜大棚,每座面積540平方米。以前,他家5口人擠在狹小的房間里,全靠6畝薄地和他打零工維持生計。
玉葉村210戶村民,其中168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田市給這些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分配2座蔬菜大棚、一套77.62平方米的安居富民房。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投入3億多元的搬遷安置點,只是表面上解決了玉葉村貧困群眾的住房保障問題,而只有為其解決就業問題,才能不斷地為貧困家庭注入脫貧動力。”和田市產業區管理委員會駐吉亞鄉玉葉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欽鎮華說,“我們緊緊圍繞‘整體搬得出、長期穩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標,開展多點幫扶,有效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工作隊和村“兩委”推行“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模式。目前,全村已注冊成立蔬菜、林果、草莓、櫻桃等5家合作社。對其中無勞力、無技術種植的88座大棚以一座大棚每年2000元的價格自愿流轉給合作社經營,戶均增收4000元,形成了“一社帶百戶”的良好局面。
新疆良錦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村里進行果桑育苗栽培試驗,幫助村民擴展增收渠道。“我們給這家公司50畝果桑種植地進行試驗,按照每畝地產2噸果桑,出售價每公斤2元計算,每畝收入4000元。種植成本為每畝1000元,凈利潤3000元。桑樹是世界上最抗風沙的樹種之一,通過改良后的果桑不僅節水高效,還能起到生態屏障的作用。”欽鎮華說。
如今,玉葉村的貧困村民家家有了一份大棚收入,多了一套新房,也多了一份對黨和國家深深的感激之情。“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感謝工作隊不僅幫我搬遷安置,還把黨的好政策‘搬’進了我家。”圖爾蓀麥麥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