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原來進入豐產期的110株果樹,雖然都是‘紐荷爾’等優質品種,但因為缺少技術管理知識,每年賣果收入只有兩三千元,一年比一年少。今年委托給村集體公司代管后,收入增加到了6000元,整整高出1倍多,且當起了甩手掌柜,不出錢不流汗。”5月26日,在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通灘鎮魏國村的一處甜橙園里,村民賴文才看著長勢喜人的甜橙高興地說。
今年在魏國村,像賴文才一樣通過“村集體公司+農戶”代管甜橙模式增收的果農在全村占了近三成。
通灘鎮魏國村是瀘州市的甜橙種植基地,目前全村種植甜橙面積近2000畝。近幾年,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和留守老人的增多,很多農戶種植的甜橙因缺少技術或勞力,果樹管理難以跟上,致使全村水果效益連年打折扣,很多村民更是缺乏果樹管理技術,粗放的管理致使水果品質變差、產量減少、效益低下。
面對投產多年的果樹,不少果農開始失去了信心。
為了讓甜橙種出高效益,去年冬天,魏國村集體資產公司就采取“村集體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與果農簽訂一對一托管協議。協議規定公司以每株成年果樹產量達到50斤為標準,承諾保證經濟效益增長50%以上,其余超出部分歸集體公司所有,果農無需支付集體公司管理費用。這一托管協議一經推出,即受到了村民歡迎,全村有近三成村民與村集體公司簽約代管,托管面積達600余畝。
接手后,村集體公司組建了管護隊,對托管的果園按照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采購、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六統一”模式進行標準化全程經營。同時,村集體公司與多家農資生產廠商簽訂了農資供應合同,保障了農資及時、安全供應。在此基礎上,村集體公司積極當好“主角”,做好后期銷售等相關服務。
“采用委托管理的方式,果農承擔風險小,效益高。”魏國村黨支部書記賴光奇告訴筆者,一是解決了果園經營成本一家一戶降不下來的難題,果樹托管起到了提質增效、降成本的作用。二是農戶可以享受到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產量,村集體公司也可以擴大自身經營規模,實現產經銷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三是集體公司對托管的果園心中有一本賬,果樹大小年等信息也做了登記,收購時有了針對性。四是解決了果區勞力缺乏的后顧之憂,農民收入大幅提升。在果品質量提升的基礎上,村集體公司幫助果農銷售,提升果品售價,減少果園撂荒現象。
這種“村集體公司+農戶”的托管模式解放了勞動力,果農省心、省力、省時,可以在外務工,家庭收入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村集體公司托管果園是一項雙贏的事情,不僅讓果農有了比自己管理還高的收入,而且村集體經濟也得到了壯大,并且通過組建管護隊,讓在家務農的村民在家門口就多了一份務工收入。”賴光奇欣喜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