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在連續的陰雨天氣后,浙江不少地區終于迎來了久違的晴天。一大早,杭州望收水稻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俞奎洪便忙開了,叫來收割機,正式開割1200余畝的小麥。據了解,在臨平區塘棲鎮,今年共種下了5600余畝小麥。與俞奎洪一樣,大伙兒都趁著晴好天氣搶收小麥。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浙江盡管并非小麥主產省份,但近幾年來小麥生產在浙江呈現逐年回升態勢。尤其是今年,通過充分利用冬閑田和丘陵緩坡、挖掘生產能力、出臺優惠政策、推廣實用技術等,浙江農民種植小麥的積極性得到激發,不少地區的小麥種植面積增長十分顯著。
在金華市,雖然年初的小麥任務量只有1.5萬畝,但實際種植面積超過了3.2萬畝,整整增加一倍多,很多過去閑置的耕地都成了糧田;在杭州市,僅余杭一個區,今年種植小麥面積就超過11萬畝,較去年增長了16.5%,產量有望達到3.2萬噸,同比增長近兩成。
地處長三角洲南翼的紹興市上虞區,用不到全省2%的耕地,生產了近4%的糧食。今年,為了進一步激發農戶種糧熱情,當地對稻麥復種面積達到50畝以上的主體,早稻每畝給予180元的補貼,預計單季晚稻、連作晚稻的種植面積都比去年有所上升。
目前,全省小麥普遍進入成熟收獲期。由于受連續降雨影響,浙江部分地區小麥出現倒伏和穗發芽的情況,各地正積極采取措施,力保顆粒歸倉。5月15日晚,記者趕至桐廬縣江南鎮蓮塘村的糧食功能區時,幾臺收割機正隆隆作響,挑燈作業,只為減少損失。
江南鎮豐陽家庭農場負責人徐星告訴記者,當天上午就已經開始收割作業,考慮到之后多為陰雨天氣,便決定連夜“作戰”。搶收一直持續到翌日凌晨兩點多,盡管整夜無眠,但看著飽滿的小麥全都進了倉,心里的石頭這才落了地。緊接著,這些田塊馬上放水平整,為晚稻機插做好準備。
據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統計,今年,浙江冬種小麥面積接近160萬畝,比上年增加14%,創下了近20年來的新高。目前,浙江早稻長勢較好。下一步,浙江將繼續做好糧食生產管理和指導服務,全力以赴抓好各項工作,為全年糧食擴面增產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