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推進扶貧工作,近年來,江西省九江市人社局干部多次前往扶貧點——都昌縣潘垅村展開“探親式”走訪慰問,立足于改善民生,著眼于當地實際,充分發揮人社局的職能優勢,全方位助力精準扶貧,開創了一條圓夢扶貧路。
精準幫扶 助圓“上戶夢”
扶貧先定貧,為確保不漏掉每一戶困難群眾,該局在建檔立卡貧困戶識別、系統錄入、系統管理、因戶施策等環節上做到公開公平,陽光操作,既不漏評,也不錯進,精準識別、界定貧困戶。駐村干部在實踐中以與貧困戶交心交流為主,凡事真抓實干,避免形式主義。
貧困戶潘夕燦年老體邁,家境貧寒,其出生兩年的孫子一直沒有上戶口。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現這一情況后,與民政局幫扶干部一起,默契配合,多次到鄉、縣派出所和民政局協調對接,通過DNA鑒定等工作,終于幫其落實了戶口,獲得了“身份”,保證每一位貧困人口享受到權利。目前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4戶352人,其中50戶完成脫貧,計劃到2020年實現全部脫貧。
心系教育 助圓“上學夢”
為讓每一位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樹立脫貧信心,該局一直把教育扶貧放在重要位置。
潘垅村貧困戶潘夕夫的孫女潘寶娣是一名聾啞人,因其父母均為殘障人士,常年在外打小工,勉強維持生活,根本無法照管女兒,寶娣快9歲的時候同齡的孩子都已步入學堂,她卻只能留守家中。扶貧工作隊員在走訪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多次與其家人商量,并到當地教育局和特殊學校反復協調對接,終于圓了她的上學夢,去年5月扶貧隊幫其辦理了殘障人士相關手續,并落實了有關優惠政策。寶娣的奶奶逢人就說:“如果不是扶貧干部的關心,我的孫女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讀上書、辦好證,享受到國家這么好的政策啊。”
據了解,目前潘垅村45名貧困學生享受了教育扶貧幫扶,該村主要貧困原因是因病致貧,但是沒有一戶貧困家庭學生因貧輟學。
牽線搭橋 助圓“上班夢”
為吸納更多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努力營造“穩定就業一人,脫貧致富一家”的良好局面,九江市人社局多措并舉,力保就業扶貧全覆蓋。
潘垅村目前在家留守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以婦女、兒童和老人居多,他們大多是因為陪讀或者身體狀況相對較差的原因而不適宜出門工作。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九江市人社局巧搭橋梁,精挑4家當地手套、雨傘、電子等生產企業,進村送崗位,并提供免費培訓,村民可以在家進行手工生產,企業會派專人定期進行生產材料派發和產品驗收,同時提供將“生產車間”開進村內等條件,村民足不出戶就能實現就業。工資實行計件計發的形式,多勞多得,月薪普遍可達到1500到3000元之間。
江阿姨十幾年來一直在汕頭打工,據她介紹,她自己在工廠也是做計件生產的工作,因為手腳靈活,加上幾年下來做出了經驗,她每月都能拿到6000多元的工資,最近因為兒媳婦正在家待產,她才回來陪護。聽說村里有這樣的就業條件,她立即報名入職。既能在家照顧兒媳兒孫,又能上班掙錢,這對她來說實在是一樁美事。“在家就能打工賺錢,那我以后都不用出門打工了?!苯⒁谈吲d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