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凱里市凱棠鎮十里福坡林下養雞基地里,涼風習習。
龍塘村70歲老人王建明一現身,幾百只雞便向他跑來;老人“咕咕咕”幾聲召喚,山林遠處的雞像收到“命令”一樣飛奔而來。
這片山上,長著向日葵、菩提、桃等經濟作物?!盀榱肆窒吗B雞成功,之前試種了很多農產品,都不成氣候,2015年種上菩提樹之后,發現吃菩提葉長大的雞,肉質鮮美,市場一下子就打開了。”基地負責人、凱里市凱佛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榮杰說。
這片山,以前可沒有這些“寶貝”。
“凱棠鎮土地破碎,連片耕地少,加上坡陡,缺水,產業發展‘散弱小’。”凱棠鎮組織委員楊再宏介紹說。
“最大的田只有兩畝多。”凱棠鎮新村村主任王慶炬說:“飲水主要靠挑井水,每到9、10月份井水枯了就徹底吃不上水。”
求變才能謀出路。該鎮針對各村自然環境和人力資源等實際情況,探索出“易地發展產業、易地扶貧搬遷、易地就業”的“三易”模式,走出一條因地制宜的脫貧之路。
新村村是凱棠鎮五個貧困村之一。為解決水的問題,新村村借助“兄弟村”南江村的力量,引水入村。有了水,村里和幫扶單位順勢而為,將傳統水稻種植轉變為稻田養魚,實現“一地雙收”。村里118戶其中包括40戶貧困戶從中受益。
稻田養魚讓貧困戶和村民直接受益,但“單打獨斗”上不了規模,也難談產業發展。為此,新村村采取易地發展產業,通過與養殖大戶合作,借助良好的生態在白水村發展林下養雞項目。
為了破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難題,該鎮“易地扶貧搬遷”和“易地就業脫貧”兩項重點工作同時進行。目前,實施易地扶貧搬遷603戶2946人,其中已入住387戶1830人。
“盤活三塊地(林地、宅基地、耕地)”,該鎮整合土地資源,讓群眾以資金、勞動力入股等方式參加林下養雞產業發展,每年參與年底分紅。
據了解,今年以來,凱棠鎮以“鎮工貿公司+村集體公司+大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在十里福坡、掌甘、榜洞實施林下雞項目3個,依托黨建農業產業扶貧園中藥材、葡萄等經濟作物,采用“種養結合”的立體種植養殖方式,實施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優質林下生態雞產業。
“用‘三易’來助推我們的脫貧攻堅,確保今年5個村全部出列,807人全部脫貧?!眲P棠鎮鎮長顧軍先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