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江蘇省委編辦表示,將在全省760多個鄉鎮、490多個街道,復制推廣“1+4”治理模式,加快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4”治理模式,即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建設“便民服務一窗口”“綜合執法一隊伍”“鎮村治理一網格”“指揮調度一中心”。
這一基層治理模式,誕生于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受到中央肯定、基層干群歡迎。
2010年4月,中央編辦等6部委啟動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當年10月,江蘇在4個國家級試點鎮之外,確定16個鎮開展省級試點,在省內拉開此項改革大幕。2017年,根據中央要求,江蘇又遴選30個鎮,開展第二批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因其中兩個鎮改為街道,全省參與此項改革的經濟發達鎮共48個。
近10年來,江陰市徐霞客鎮等經濟發達鎮緊盯打造“簡約便民、陽光高效”基層政府的目標,通過精準賦予縣級管理權限、同步統籌機構編制資源、整合重組鎮屬行政機構與相關事業單位等措施,逐步探索形成“1+4”治理模式。
在經濟發達鎮,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更便民高效,行政執法更精準,監管服務更到位。例如,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通過“一窗通辦”和流程再造,除當場辦結事項外,其他事項平均1.5個工作日辦結。
今年,徐霞客鎮“1+4”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實踐,作為全國172個案例之一,入選中組部組織編寫的《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叢書,成為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全國領導干部教育培訓的教學案例。
在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帶動下,近年來江陰市、蘇州市吳江區全域推廣復制“1+4”模式;南通市在5個省級經濟發達鎮之外,又選擇19個市級中心鎮開展改革;南京市秦淮區結合中心城區的實際情況,探索街道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開發區,積極推進大部門制、行政審批制度、綜合執法體制等一系列改革。在這些改革地區,營商環境更為優化,經濟發展更為強勁。
今年1月,中辦、國辦下發《關于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的實施意見》,要求各地區結合實際細化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基層體制機制。江蘇的《實施方案》即將出臺。“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就是在鄉鎮街道層面進行體制改革。”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編辦主任俞軍表示,“省委編辦將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重點推進此項工作,從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全局出發,推廣徐霞客鎮、平望鎮和秦淮區的改革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