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只有徹底鏟除貧困滋生的土壤,變“輸血”為“造血”,才能真正拔掉窮根子。今年以來,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許疃鎮始終把“志智雙扶”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重點工作,以建設美麗鄉村、文明鄉村為載體,積極實施精神扶貧“五大引領工程”,充分體現“扶志”與“扶智”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自主脫貧意識,激發內生動力,提高脫貧致富能力,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
激發內生動力。該鎮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不斷加大“志智雙扶”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力度,大力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的宣傳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通過開展思想教育、理論宣講、政策宣傳、法律服務、文化培訓等形式,從思想上消除貧困群眾的“貧困意識”,改變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推進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社會氛圍形成,助力全鎮打贏脫貧攻堅戰。
增強脫貧技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針對貧困群眾缺技術、少門路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社保所、農業綜合服務站、農機學校、婦聯等部門的作用,有針對性地對貧困戶開展常態化的種養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通過集中授課、現場培訓等方式,提升貧困戶的知識水平和致富能力,充分發揮鄉土能人、種養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組織他們對貧困戶進行培訓,在各個農時環節深入貧困戶的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幫助貧困戶提升種養水平。
樹立標桿導向。注重挖掘培養脫貧攻堅典型經驗,堅持典型引路,發揮典型的帶動作用,形成強勁的推動力,通過組織脫貧攻堅典型經驗巡回報告會、召開脫貧模范表彰大會等形式,推選出一批優秀扶貧干部和脫貧示范戶,讓群眾學有目標、趕有榜樣,利用媒體報道一大批生動鮮活、帶著泥土芬芳的典型和經驗,起到用身邊事教育、帶動身邊人的良好效果,為脫貧攻堅營造了強大的輿論氛圍。
提高村民素質。邀請脫貧攻堅文藝宣傳隊、扎實開展文化進萬家和“流動大篷車”系列活動,用戲曲、快板、小品等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通過開展送政策下鄉、到各村傳習所宣講、入戶宣講等形式,將扶貧的理論和政策精神變得大眾化、通俗化,入腦入心,利用道路兩邊墻壁,打造集政策宣傳、村規民約、傳統文化于一體的文化墻;通過組織群眾廣泛開展廣場舞大賽、“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評選表彰等活動,將新風氣、新思想帶到了村里,為村民送去了精神食糧。
弘揚文明正氣。把促進民風轉變作為“志智雙扶”的重要抓手,駐村幫扶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廣泛征詢村民對村里文化建設、民俗民風、干部工作和黨員作用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立足各村不同習俗和慣例,制定村規民約、樹立新風、完善工作制度,致力于改陋習、樹新風、破解農村“老大難”問題,大力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樹立勤儉節約、勤勞自強的良好風尚,教育引導農村群眾破除陳規陋習和不良風俗,不斷扶出新思想、新氣象、新風尚,讓風清氣正成為農村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