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选视频在线观看-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五月天-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91精品在线免费观看-在线看污片-在线看污

人勤春光好春耕備耕忙
2021-03-24 08:5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高云才 王浩 郁靜嫻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春分到,犁頭跳。”耙田、灌水、選種、育秧……四川省鄰水縣盛世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頭人方智勇忙得不可開交,“去年合作社產出的綠色大米,品質高,在市場上價格好,供不應求。”

  山東省曲阜市尼山鎮利民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孔德同笑呵呵地說:“今年合作社調整結構,馬鈴薯增加到1000多畝,全程機械化,費用比人工節省2/3。”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

  政策春風徐徐拂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指出,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持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質量導向,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當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如火如荼,正由南向北漸次展開。據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目前全國春播糧食已播4.5%,其中,南方早稻已育秧37.6%,西南地區中稻育秧9.6%,春玉米已播2.9%,薯類已播27.6%。今年冬小麥、冬油菜種植面積雙雙實現恢復增長。冬小麥種植面積3.35億畝,比上年增加300多萬畝;冬油菜種植面積960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400萬畝左右。冬小麥返青苗情一二類苗比例88%,比上年同期高1.3個百分點。多數地方冬小麥、冬油菜長勢好于上年,實現夏季糧油豐收有較好基礎。

  產得出、產得優、供得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

  人勤春來早,山田放水忙。穩口糧,穩大豆,增玉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兩穩一增”成為春耕生產主旋律。

  穩口糧,產得出、產得優、供得上,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春分節,快耕田,四犁五耙做周全。”盛世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耕地2800畝、托管耕地7500畝,方智勇著力結構調整,增加優質早稻種植面積,這一做法讓他在去年嘗到了甜頭,合作社全年盈余達463萬元,“穩口糧,要增加種植面積,還要生產優質水稻。今年合作社增加春播早稻面積,主要是做好四件事:農資備足、土地耕整、秧苗繁育、種苗插栽。”

  方智勇在自己流轉、托管耕地之外,還擴展了社會化服務土地面積,當上了真正的“田保姆”。今年春耕,合作社累計托管耕地3.8萬畝。

  “春澆一水,畝產千斤。”河北省邢臺市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景東林介紹,去年秋冬種,邢臺市優質專用小麥增加。“優質強筋小麥,全部按訂單組織生產。全市今年優質強筋小麥示范區擴大到60萬畝。”

  穩大豆,瞄準國內需求,供給側持續發力。

  “春分過后,種種黃豆。”昌元家庭農場位于重慶市巴南區二圣鎮中坪村,農場主劉昌元是個種田能手,到今年春耕共流轉了土地220畝,“水田主要用來種水稻,旱地還是要種植大豆、雜糧,大豆效益好,今年還要多種一些大豆。”

  談到增加大豆種植面積,黑龍江省克山縣河南鄉仁發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鳳玉說:“合作社流轉土地面積達5.4萬畝,增加大豆種植面積有條件。合作社去年盈余5328萬元,社員畝均分紅增加到922元,大豆貢獻老多了!”

  增玉米,滿足市場缺口,用足繡花功夫。

  細雨蒙蒙,山東省臨邑縣翟家鎮孫漢服村的萬畝示范方里機聲隆隆,一壟壟新土被機手翻耕得跟木刻一樣。“今年春播玉米,繼續推行‘一增四改’。”翟家鎮農技站站長齊寶平說,適當增加種植密度,改種耐密型品種,改套種為直播,改粗放施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作業為機械化作業。

  “這個辦法,帶來的玉米產量一般能達到1800斤左右。”孫漢服村支書孫豐忠說,“旱地和邊邊拐拐的地方,都用來種玉米和雜糧。”

  湖南湘鄉市泉塘鎮雙江村榮橋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大田里,種糧大戶舒綱舉正駕駛著犁田機翻耕田地,他帶領著10多名村民忙得熱火朝天。

  “兩穩一增”,夯實大國糧倉根基。今年將確保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7.5億畝。東北、黃淮海等地區增加玉米面積1000萬畝以上。實行大豆振興計劃,今年力爭大豆播種面積穩定在1.4億畝以上。在長江流域推行稻油、稻稻油的種植模式,鞏固雙季稻面積的同時,大力發展冬油菜,提升油料供給保障能力。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說,實現全年糧食豐收,必須統籌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打好春管春播第一仗。

  做好農業加減法,推動投入品減量增效,綠色生產成為春耕大趨勢

  綠肥種三年,薄地變良田。以綠色發展為導向,成為春耕生產大趨勢。

  注重資源節約,成為春耕新時尚。

  在吉林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農技人員對全縣土樣早早進行了采集、檢測,驚蟄一過,3000張測土配方施肥卡就送到了農戶手中。據測算,經測土配方施肥,玉米每畝可節肥4公斤、增產20公斤。

  當前,正值小麥管理的關鍵期。河北阜城縣崔家廟鎮王懷玉村的700多畝小麥一派綠意。“播種機械化、追肥無人機、收割有人管。”村民王志德把家里的8畝地都托管出去,由合作社制訂作業規范。

  “目前全縣10萬畝土地實現了托管,根據實際情況分為‘保姆式’全托管和‘菜單式’半托管。”阜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何丙敬介紹,合作社在開展托管服務時,實施統一購置農資、統一測土施肥、統一節水灌溉、統一防治作業和統一智能監測。“五統一”管理,實現了節本增效。在阜城縣,合作社同科研機構對接合作,推廣優良品種25個,全縣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

  注重綠色生態,成為春耕新模式。

  在湖南藍山縣塔峰鎮竹市村,300余畝油菜花剛謝幕,水稻就開始浸種育秧,種糧大戶黃學林駕駛著一臺旋耕機對油菜花進行粉碎還田,“利用冬閑田播撒油菜、草籽等綠肥種子,不澆水、不施肥、不收籽,油菜進入花莢期及時翻壓入土,給輪作的水稻提供底肥,水稻長得更壯實!”

  下網、起蝦,湖北襄陽市襄州區的蝦農忙起來。龍王鎮龍興村養蝦大戶陳叢兵感嘆,“護好一塘水,養好一塘蝦。”今年,龍王鎮大力發展稻蝦共作,已發展稻蝦養殖戶146多戶,共有286個蝦塘,面積達到2萬多畝,成為湖北全省高標準“稻蝦共作”示范基地。

  注重產品質量,成為春耕新追求。

  伴隨著轟鳴的機聲,一座座小山一樣的原料經過科學配比、發酵等程序,成為一包包生物有機肥。走進襄州區龍王鎮禾嘉鑫農機專業合作社生產車間,理事長白世文正和工人們加班加點生產生物菌肥和育秧基肥,為春季水稻機械化育苗做好保障。白世文介紹,這些生物有機肥不僅更適合育苗,而且對土壤也起到凈化作用,“土壤好了,苗子才會好,農作物品質才高。”

  有機肥替代無機肥,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的“雙替代”行動,正在安徽省六安市悄然布局。走進霍山縣黃芽核心產區的太陽鄉標準化茶園,一排排太陽能殺蟲燈、誘蟲板逶迤開去。太陽鄉金竹坪村茶農賀祥如說:“一戶出問題,影響的是整條山溝,誰還敢亂打藥?現在,綠色種植是我們的自覺行動。”

  春分落雨家家忙,種瓜點豆育薯秧,綠色春耕給春季農業生產增添了絢麗的風景。今年,我國將扎實推進農業產地環境治理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開展有機肥替代和農膜補償試點,深化農業節水控水,實施耕地土壤污染治理5000萬畝和輪作休耕4000多萬畝,再創建100個綠色防控示范縣,再認定1萬個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部部長葉興慶說:“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綠色發展,我國走上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新技術在田間地頭大顯身手

  春分麥梳頭,麥子綠油油。智慧農業、智慧農機、高素質農民在春耕備耕一線盡情忙碌,為春耕生產現代化添上新色彩。

  互聯網+農技農藝,種田高效省力。

  灌肥、調試、起飛,在新疆烏蘇市皇宮鎮千畝小麥示范田,植保無人機在技術員的操控下穩穩地飛進農田進行肥料噴灑作業。“無人機噴灑肥料特別均勻,省工省時,800畝地小麥追肥,兩天就干完了。”種植大戶馬建明豎起了大拇指。

  湖南岳陽縣細冬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育秧車間里,精準印刷播種育秧機正在高速運轉。隨著機器的轉動,種子被均勻“打印”到可降解的播種育秧專用紙上。“這臺新設備由湖南農大引進,種子能節約近50%,還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和秧苗的質量,糧食產量能增長10%。”合作社負責人楊洪波興奮地說。

  “施肥從‘靠手感’變成‘靠遙感’!”河北省曲周縣金沃福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志成感嘆,遙感無人機飛一圈,地塊狀況摸得一清二楚,“綠色代表地力好,紅色提示要多施肥。小麥‘吃’得更營養了,畝產從1000斤增加到1300斤。”

  “云科技”助力,成了春耕新潮流。

  輕點手機,水霧自動從噴頭奔涌而出,農田墑情、作物成長狀況清楚地顯示在屏幕上。在江蘇沭陽縣華沖鎮司家蕩村雜交水稻制種和商品糧基地,手機成為農民春耕好幫手。今年沭陽縣在田小麥141萬畝,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云技術”全程呵護糧食生產。

  眼下,山東青島的馬鈴薯等作物進入播種關鍵期,小麥返青也迎來除草、施肥的最佳時機。在洋河鎮朱季村,無人駕駛旋耕機在農田里來回穿梭,無人駕駛播種機緊跟其后進行自動播種,播行筆直,覆土均勻。“過去播種馬鈴薯,全村老小都要上陣。如今,有了無人駕駛旋耕機、起壟機和播種機,種地輕松多了。”青島高產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高古今年種植了80畝馬鈴薯,不到一天就全種完了,“用上北斗導航控制系統,作業精度高,誤差控制在兩厘米以內。”

  目前,青島市農用北斗終端農機保有量已達到3000多臺,馬鈴薯、胡蘿卜等作物起壟作業80%以上實現無人駕駛;全市機動植保施藥機械1萬多臺,植保無人機800多架,基本構筑了“地上+地下+低空”的立體作業格局。

  高素質農民,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量。

  在四川眉山彭山區悅園村的獼猴桃園里,劉建和大伙兒忙著剪枝修葉。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讓他從“新農人”變成“帶頭人”,管理著50多畝獼猴桃、100多畝柑橘。“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更多的人愿意返鄉創業,農業一定能成為有奔頭的產業。”他們說起未來信心十足。

  今年春耕期間,江蘇南京市六合區推出了智慧農機服務平臺。“50多臺(套)機械都能通過平臺提供服務,農戶輕輕松松就能租到機械。”南京市六合區的首佳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朱久貴說。目前,這一平臺已集結了532個農機手,與500多個農戶建立了聯系。

  廣袤田野上,地上跑的大農機,天上飛的無人機,田管用上大數據,智慧春耕助力農業提質增效。今年,我國將深入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快110個試點縣建設。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

  不負好春光,春耕備耕忙。今年我國將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目前,遼寧省明確了糧食播種面積5291萬畝、產量468億斤的目標任務。四川省全力推進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扎實抓好全年糧食生產,確保糧食面積和產量只增不減,力爭糧食種植面積達到9500萬畝、產量達到708億斤。安徽省將10945萬畝任務分解到小麥、早稻、秋糧各季作物,適度擴大早稻面積、穩定一季稻面積,擴大玉米種植,穩定大豆及薯類雜糧面積,實行掛圖作戰、對表種田。

  放眼春耕備耕一線,各地各部門不斷夯實農業基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億萬農民闊步走在鄉村振興大路上。

責編:車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原创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 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伊人五月 | 综合图区亚洲白拍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 91麻豆国产免费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my blow jober act|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黄v| 久久只有这才是精品99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野战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91嫩草精品 | 免费福利视频网址 |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了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五月天丁香六月欧美综合 | 国产在线短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语自制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 九九色视频 | 成年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 99ri精品| 亚洲国产第一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观看 | 欧美一卡2卡三卡四卡五卡 欧美一欧美一区二三区性 欧美一区a | 成人a毛片 | 天天色天天色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2021 |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 中文字幕日本一本二本三区 |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 大杳蕉伊人狼人久久一本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