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下午,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協委員分組審議和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其中,鄉村振興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之一,大家踴躍發言、積極獻策,為廣東鄉村振興獻“金點子”。不少代表委員認為,要硬件軟件一起抓,建設好宜居宜業美麗鄉村。還要積極盤活鄉村資源,增強鄉村“造血”功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硬件軟件齊抓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做優傳統產業、做強特色產業、做大新興產業是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的重要思路。“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經濟,要解決鄉村經濟小而散、碎片化、同質化的問題。”省人大代表、汕頭市金平區工程建設安全監督站副站長張赟建議,以汕頭為試點建立“互聯網+農業”平臺“農聯網”,實現產業規劃、品牌推廣、公共服務、項目融資等多種功能,為每個村都量身打造特色產業和知名品牌。
省人大農村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溫捷香在參加中山代表團分組審議時說,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給產業振興帶來了機遇,也給鄉村振興帶來更好的路徑選擇。要把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結合起來,同時加快改善人居環境,用“繡花的功夫”抓好整治。
“饒平要舉全縣之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省人大代表、潮州市饒平縣委書記林文鋒說,今后將立足饒平村落區域特色、文化傳承、人口分布、產業布局、空間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實際,著重保護客家圍樓、茶園、海上牧場等歷史古跡、田園風光和民俗文化,促進“產村人文景”融合發展。
省人大代表、韶關市新豐縣沙田鎮下埔村黨支部書記潘靜雯說,為做好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一盤棋”這篇大文章,力爭全省鄉村振興建設排頭兵,韶關要繼續突出抓好環丹霞山、南雄古驛道、市區城郊片區建設,推進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范區建設,推動城區、郊區和景區融合發展,支持各縣(市、區)集中力量打造集中連片的鄉村振興示范片。
讓鄉村“活”起來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如何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代表委員們提出,要盤活鄉村自身資源、引入城市優勢資源,讓鄉村“活”起來,帶動農民富起來。
“我們要堅定做好服務鄉村振興的金融‘先鋒’,以現代金融助力建設現代鄉村。”省政協委員、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劉軍表示,今年將繼續在粵北山區全面鋪開鄉村振興戰略,利用建行的傳統優勢,助力增強鄉村“造血”功能。例如,通過金融科技構建“金融+電商+特色產業”的發展方式,助力鄉村產業騰飛。
“鄉村資源利用必須產業化,實現商業運作,不僅要讓鄉村美起來,更要讓鄉村‘活’起來,帶動農民富起來。”省政協委員、華南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制度與發展研究院院長羅必良建議,把村莊整治和宅基地盤活結合,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省人大代表、廣州市從化區蓮麻村黨支部書記潘安娜認為,偏遠山區需要城市資源的輻射和幫扶,因此,省一級應把地理位置偏遠、城市資源覆蓋不到、短板更加突出的村莊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加大對其政策支持和傾斜的力度。尤其是資金投入上,建議在深入摸查全省各類型村莊和所需投入底數的基礎上,科學研究確定省、市、區三級財政資金投入額度,進一步細化完善鄉村振興財政投入保障制度機制。
文化資源也是鄉村發展的重要動力。“建議各地要充分發掘當地的人文資源,精準定位,促進鄉村文化發展。”省政協委員、廣州雕塑院副院長陸增康說,要讓公共藝術走進鄉村,融入鄉村的生態環境中,讓村民在耳濡目染之中提高文化水平和藝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