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產業振興是重點。為深入挖掘鄉村振興人才資源,四川省仁壽縣大力實施“精英才俊”培育、鄉情回歸、振興書記選派三大行動,探索出一條人才集聚推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實施“精英才俊”培育行動
育強本土人才
“鄉村振興是篇大文章,需要各類人才來書寫。實施仁壽‘精英才俊’培育,就是通過各類本土人才培養,讓他們在鄉村一線干事創業,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大顯身手。”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仁壽縣委書記梁磊說。
聚焦破解人才振興瓶頸,仁壽縣采取選、育、評同步的方式,分層分類推進仁壽名匠、名師、名醫、文藝名家、創業之星、領軍型企業家、創新型科研人才等類型人才培育,以縣委名義擇優選拔表揚了70名首批仁壽“精英才俊”,建立人才光榮榜,給予人才榮譽和政策激勵。
在仁壽,一場“精英才俊”大培育、大評選、大表揚行動正穩步推進,該縣計劃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培育儲備600名優秀本土人才,讓更多的本土存量人才被發現受尊重,更多的本土潛力人才被挖掘受培養。“仁壽彩陶產業一度瀕臨失傳,沒想到今天能得到這般重視,這次獲評‘仁壽名匠’,不僅是對我的肯定,更是對彩陶事業的關注,我現在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樣把這門手藝傳承好。”仁壽陶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蔡中云說。
廣大農民群眾既是農村廣闊天地的主人,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主力軍。為此,當地把田園名星培育作為突破口,重點培育“土專家”“田秀才”、產業發展帶頭人、農村電商人才、農村職業經理人,讓鄉村振興隊伍更強、力量更大。近年來,已培育1700余名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同時,該縣大力開展校地企合作,在現代糧食產業園區聯建四川—以色列新型培訓示范中心,掛牌成立博士工作站,作為本土人才培育和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實現專家“案頭”和農民“田頭”的無縫對接。
仁壽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宋全富說,“一名本土人才就是一粒‘種子’,實施‘精英才俊’培育行動的根本發力點在于厚植育才土壤、做優興才舞臺,從而把本土人才的‘頭雁’作用發揮出來。”
實施鄉情回歸行動
回引優秀人才
仁壽縣是四川第一人口大縣,也是勞務輸出大縣,有42萬人常年在外務工,其中不乏有市場頭腦、懂技能、有資金的優秀人才,他們回到農村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支龐大力量。為此,仁壽縣啟動實施鄉情回歸行動,打好“鄉情牌”“鄉愁牌”“事業牌”,想方設法創造條件,鼓勵各類人才返鄉創業,以徹底改變鄉村人才長期處于“失血”“貧血”的狀況。
為了做好人才回引文章,該縣推行在外優秀人才尋訪發現、活動聯誼、創業引領三項機制,通過建立仁壽籍在外優秀人才、成功人士信息庫;縣四大家班子領導每年率隊分片區開展在外優秀人才拜訪慰問;利用節假日在外優秀人才回鄉探親等時機,組織召開聯誼座談會;針對性邀請在外優秀人才參加主題論壇、招商推介活動等,掌握在外優秀人才情況訴求,通報家鄉發展現狀,聽取對家鄉建設建議,引導優秀人才回鄉創業、捐資助學和扶貧解困。
四川田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夏冬是回鄉創業的優秀人才之一,他創辦的田夫農業創業孵化園,累計孵化了創業項目30個,依托電商扶貧,收購貧困戶農產品150萬斤,每年幫助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此次獲評“仁壽創業之星”,可謂是實至名歸。“北漂多年,一直都有回報家鄉的愿望,現在總算如愿了。”夏冬說。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當地下大力氣改善鄉村生活條件,實施農村道路、全域飲水安全、電網改造、通信網絡等工程,讓農村的機會吸引人、讓農村的環境留住人。通過加大正面引導、注重情感投資、做到政策傾斜,讓各類在外優秀人才看到家鄉的變化,永遠“心”向家鄉。2018年以來,先后回引在外優秀人才1031名,不斷形成人才回鄉、資金回流、項目回歸的良好局面。
實施振興書記選派行動
效力鄉村振興
根在鄉村、回歸鄉村、發展鄉村、致富鄉村。為充分引導本土人才、在外優秀人才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熱潮,2018年6月,該縣實施鄉村振興書記選派行動,縣鄉村三級聯動,遴選1448名優秀干部、人才,到鄉鎮、村擔任振興書記、振興主任,推動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向鄉村一線匯聚,以人才振興助推鄉村振興。
“被選為振興書記,既是榮譽、更是責任,我一定要為村民的增收、家鄉的振興多做一點實事。”從哈工大畢業后回鄉創業的寶飛鎮果園村王寧被選為振興書記后承諾。他借著“萬名電商人才”扶貧工程的東風,把順豐、申通等快遞公司“搬”進村,帶領300余戶村民網銷水果80萬斤,戶均增收4200元。
在仁壽,像王寧一樣心系家鄉的振興書記們不斷集聚、堅持奮戰在鄉村振興最前沿,積極探索規模種養殖、抱團發展、電商扶貧等新路徑,成為振興產業、領跑脫貧的“火車頭”。
為了讓振興書記作用發揮得更實,該縣出臺了《激勵振興書記作用發揮八條措施》,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振興書記的主責主業和頭等大事,推動振興書記發揮自身優勢,引進農業產業項目、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積極回引工商資本,明確每年至少培育1個集體經濟穩定增收項目、發展1名致富帶頭人、培育1名新型職業農民和聯系整頓1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等工作重點,讓振興書記職責更明確、干事有抓手。
“實施千名振興書記選派行動,就是要通過人才‘上山下鄉’,不斷釋放‘選樹一批能人、發展一片產業、帶動一方群眾’的磁場效應。”仁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張俊說。
短短幾個月,該縣就先后推動興起“振興產業園”186個、“振興路”79條,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項目195個,一幅人才聚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正在仁壽大地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