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湖南祁陽縣推行“工作村為主”機制,有效激發了村(社)“兩委”干部干事創業動能,助推祁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針對以往一些工作在執行落實中存在的“熱在縣里,忙在鄉里,冷在村里”的問題,該縣積極探索創新,把原來以鎮(街道)管理為主的組織建設、脫貧攻堅、經濟發展、鄉風文明、鄉村治理、安全生產、民主管理、征拆安置、美麗鄉村建設等9大類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村一級,著力構建“主導在縣、主抓在鎮、主動在村”的工作新格局,力求打通政策落實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出臺《關于全面推進“村為主”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逐一明確9大類工作“村為主”的重點任務、考核評價標準等,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有序推進。將“工作村為主”作為聯鎮縣級領導重點工作,納入鎮(街道)工作目標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把駐村干部和村干部的政績與駐點和所在村的“工作村為主”開展情況進行掛鉤,同安排、同部署、同獎懲。
各鎮(街道)黨(工)委按照縣委評選條件,實事求是地推薦上報先進村、模范村。由縣委全面推進“工作村為主”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完善先進村、模范村考核細則,每季度進行考核,年終進行綜合。同時,將評選出的預選名單及其村干部名單交紀檢、組織、綜治、衛計、信訪等部門進行資格審查把關,不符合條件的,實行“一票否決”。結合網絡評選和現場競演等方式,開展“工作村為主、成果大比武”活動,最終評選出10個“工作村為主”綜合模范村,確保所評模范村實力最強、工作最優、成效最好。
在保障機制方面,該縣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增加在任村干部報酬和村級運轉經費,進一步提高離任村干部待遇,將村會計和婦女主任新納入離任村干部待遇享受范疇。以省市大力推進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為契機,采取“新建一批、改擴建一批、提檔升級一批”的辦法,按照各村實際情況,逐村制定建設方案,打造高標準、多功能、綜合型的農村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統一設置人民調解室、網格便民服務中心、村民活動廣場等“十室兩中心一廣場”,實行村(社區)干部輪崗坐班等制度,集黨群、政務、社區、文體等服務于一體,成為教育管理黨員、民主議事決策、服務引領群眾的“紅色陣地”。
祁陽縣委每年就“工作村為主”表彰90個單項工作先進村、10個綜合工作模范村,每個村分別獎勵1萬元、3萬元;對連續三年獲評模范村的,授予紅旗村,重獎5萬元,并對獲獎的村進行公開表彰授牌。通過電視、網絡、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將全縣先進村、模范村、紅旗村名單進行公示,形成“比學趕幫超”氛圍,有效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出臺個人激勵機制,對評為“工作村為主”單項工作先進村(社)或綜合模范村(社)的“兩委”干部年終考核給予優秀等次,對縣委授予“工作村為主”紅旗村的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在招考(招聘)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時,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