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印發《鄉村組織振興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鄉村組織振興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辦法。
按照《方案》,到2020年,陜西省將創建1000個左右村級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示范村,90%以上村級黨組織創建達標;集體經濟空殼村、薄弱村數量明顯下降,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6萬家,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1萬家;實現鄉鎮綜治中心建設全覆蓋、便民服務中心全覆蓋。到2022年,農村黨組織全面實現標準化規范化;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應建盡建,基本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薄弱村;實現村級綜治中心全覆蓋,基本形成縣、鄉、村互通互聯的鄉村公共服務供給格局。
《方案》提出,建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推動村級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該省將深入開展“千村示范、萬村達標”活動,及時表彰命名示范村黨組織,發揮先進典型的輻射帶動作用;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以建檔立卡貧困村、信訪矛盾多發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涉黑涉惡村為重點,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原則,找準短板弱項有效整頓提升。
《方案》明確,將全面推行村兩委主要負責人“一肩挑”,大幅提高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比例,大力推進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探索推行聯村共建、村企聯建、產業黨小組、地域黨小組等模式,不斷擴大黨組織的有效覆蓋;實施農村帶頭人優化提升計劃,及時調整和撤換素質不高、能力不強、擔當精神不足、履行職責不到位的人員,全面實行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不斷優化村干部隊伍,吸引高校畢業生、外出務工人員、產業致富帶頭人、機關企事業單位優秀黨員干部到村任職;開展村干部全員輪訓和學歷提升工作,每年選送300名左右村干部或村級后備力量接受大專層次學歷教育;建立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長效機制,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貧困村全面派出第一書記,逐步向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拓展。
《方案》提出,出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意見》,引導財政扶持資金、扶貧資金、產業發展資金等向集體經濟組織傾斜,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財政獎補力度,大力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不斷探索農村集體經濟多種實現形式;在規范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建設方面,把合作組織作為農村“雙創”平臺,引導黨員致富帶頭人、高校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技人員等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村合作組織,并扶持建設一批示范農民合作社。鼓勵建立產業聯盟和合作社聯合會,鼓勵將閑置的賓館、辦公用房、福利設施等國有或集體資產,以優惠方式提供給農村社區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