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衛(wèi)兵,能人黨員,第一季度總分84.5分;劉學義,有職黨員,第一季度總分90分……”近日,在內蒙古杭錦后旗蠻會鎮(zhèn)民富村,蠻會鎮(zhèn)黨委副書記韓彥靈邊翻閱村黨員個人情況登記表,邊向記者介紹由該鎮(zhèn)推廣至全旗的農村黨員分類考評管理辦法。
杭錦后旗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期以來,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缺乏有效抓手,活動組織難、業(yè)績量化難、表現評價難、作用發(fā)揮難等問題比較突出,為加強科學有效管理,杭錦后旗推行分類考評管理辦法,將農村黨員劃分為有職黨員(在村“兩委”任職的黨員)、能人黨員、一般黨員、流動黨員和年老體弱黨員等類別,分類進行考、比、評,不搞“一刀切”。
針對不同類別的黨員,各鄉(xiāng)鎮(zhèn)結合實際設置差異化的考評基礎指標。例如,對有職黨員考核是否執(zhí)行“三務”公開、按時坐班等;對能人黨員考核是否帶動群眾發(fā)展特色產業(yè)、是否帶頭參與項目籌資籌勞等;對流動黨員考核是否按時足額交納黨費、是否每季度向支部匯報思想動態(tài)和工作情況等。在分類考核的基礎上,還針對所有黨員設置加分、扣分指標和一票否決指標:積極建言獻策并被采納、主動幫助上年度不合格黨員有明顯成效的予以“加分”;本人及直系親屬阻止鎮(zhèn)村重點項目建設、超規(guī)格操辦紅白事的予以“扣分”;有違法違紀、參與邪教等行為的“一票否決”。
考評程序按照“黨員自評—黨員互評—群眾參評—組織評定—亮分公示—評檔定級”六個步驟進行,一季一打分,一年一評定,年度均分60分以下的為不合格黨員,并建立“包村干部+第一書記+支委委員”與不合格黨員“3+1”的幫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