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在河北省隆堯縣固城鎮小孟村果蔬交易市場里看到,瓜農白秋端正忙著裝箱,為北京客商的瓜果訂單做裝運準備。
白秋端是河北省隆堯縣固城鎮小孟村人,她說,過去村里生活條件差,是村“兩委”干部帶著他們搞大棚種植,培植發放幼苗,提供技術指導,開設培訓課程,還幫著拉來訂單擴大市場。現在,小孟村像白秋端一樣通過大棚種植穩定致富的農民有650余戶。
在扶貧開發與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小孟村黨支部以興農扶貧為抓手,通過“村集體經濟+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模式,大力發展具有區域特征的生態效益型設施農業,形成“統一種植、統一培育、統一管理、統一指導、統一商標、統一銷售”的生產經營標準,帶動貧困群眾共享大棚發展成果。
“前兩年,村里扶持我們家種大棚,補貼的錢加上我們自己的錢蓋了2個大棚,一年就收回了成本,今年就賺了2萬多元。”貧困戶崔住河說,因為妻子生病、女兒殘疾,全家生計僅靠13畝地維持,后來村里籌措資金3萬元,自掏腰包3萬元,建起了2個大棚占地5.6畝,年收入增加5萬多元,真正解決了貧困問題。
經過4年的發展,小孟村大棚種植已初具規模,目前發展大棚590個,占地2400余畝,年銷售瓜果3000萬公斤,并建設特色扶貧基地,引進農業項目開展產業扶貧,為貧困戶每年增收8000元以上,極大提高了群眾種植的積極性。
“近年來,小孟村擴大農業訂單,與深圳、海南等地分別簽訂了500畝與600畝的網紋瓜種植項目,并投資進行甜瓜種植基地建設,幫助農戶解決銷售問題。”小孟村黨支部書記高世朋說。
2017年,小孟村靠“小孟甜瓜”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積極培育“小孟甜瓜”品牌,加快培植優質瓜果品種,種植羊角蜜、綠寶、西州蜜、紅冠等多種甜瓜,并建設種植基地、教學基地、休閑觀光基地及綜合農貿交易市場,培養新型職業農民800余人。
“以小孟村為中心成立隆堯縣北方現代農業園區,并成功申報市級農業園區,去年以來與省農業農村廳特色產業處、北京技術推廣站開展黨建共建,研發新品種,拓展新技術。”園區黨總支書記高志敏說,今年5月成功舉辦第4屆河北小孟瓜果文化節,吸引周邊大批游客與客商。
現在,小孟村以提高脫貧實效為導向,“小孟甜瓜”年產量達3000余萬公斤,產值5000余萬元,依托農業訂單,將這里的優質果蔬銷往全國多地,品質優良、效益可觀,走出了一條農民致富、鄉村振興的“甘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