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在地里品嘗種出來的中藥材。
王雷查看包裝待售的玉米棒。
王雷(右)給村民傳授新品玉米種植技術。
王雷(右)走訪村民。
8月的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簡稱前郭縣)查干花鎮,村道旁、水渠邊到處是盛開的萬壽菊,成片的玉米、花生、黃芪、桔梗蘊藏著豐收的希望。殊不知,這里曾是十年九旱的鹽堿地,小鎮的華麗蛻變,源自8年前“鐵漢書記”王雷來了之后。
帶領群眾貧瘠土地上“掘金”
2011年8月12日,39歲的長山鎮鎮長王雷被組織上派到查干花鎮任黨委書記。從鎮長到書記,級別沒有變,但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查干花鎮是個民族鄉鎮,位于前郭縣西部半干旱地區,當地人一直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作為全鎮的“當家人”,王雷覺得,農民要增收,首先要在土地上做文章。
“做土地文章?別逗了!”查干花人起初沒有人相信。不相信自有不相信的道理,首先是地力嚴重不足。一些農民就當面跟王雷潑過冷水:“產糧大縣榆樹、扶余那邊的黑土,拿到我們這,都能直接當肥料用咧!”還有全鎮1.7萬公頃耕地上,只有79眼井,缺水是常有的事。
沒有水的農業,是做不出任何文章的。為了爭取項目和資金,王雷一趟趟地往縣里、市里、省里跑。時間久了,有關部門的門衛都認識了這個“基層來的要錢書記”。如果當天不能返程,他就找一個幾十塊錢一晚的小旅店住下。
就這樣,他為鎮里跑回了1500多眼機電井以及配套灌溉設施項目,讓85%的耕地告別了“喝水難”。
為提升土地肥力,王雷又花大力氣在全鎮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建設高標準農田,引進膜下滴灌、高光效等現代種植模式……
王雷還把各村閑置很久的大喇叭重新用起來,每天定時廣播農業新知識。他參與編制了《查干花種植技術指南》,還成立了一個“農業觀摩考察團”,不定期組織村民到周邊市縣學習先進經驗。“回來后還要人人發言談體會?!睘跆m花村村民于德林感慨地說,“你就是個傻子,這樣反復磨嘰也會了!”
大壟雙行、膜下滴灌等一項項新技術,高產玉米、花生、黃芪、桔梗等一個個新品種,就這樣走進了查干花鎮百姓的生活,這片貧瘠的土地被徹底激活:玉米每公頃產量最高突破3萬斤,窮土地真的掘出“金子”來了。
為抗震連續五天五夜不休息
就在查干花鎮2萬多群眾憧憬美好生活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把大家澆了個透心涼。2013年10月31日,松原發生5.5級地震,查干花鎮位于地震中心。
地震發生后,當地政府及時發出了一條禁令:“震情沒解除,群眾一律不準回受損房屋!”可是,讓群眾放棄家園,搬進臨時帳篷,豈是一件容易的事?王雷將全鎮黨員干部分成多個小組,分頭挨家挨戶做工作。每位鎮村干部負責3戶受災群眾,“務必保證群眾生命安全!”
腰英吐村村民馬占波的老父親咋勸都不肯走,王雷一夜之間往他家跑了4趟,才做通老人工作;村民賀云海擔心人走了,養的豬會餓死,王雷自掏1700元把豬買下來,送給前來救災的醫護人員改善伙食;查干花村村民韓忠全患高血壓邁不開腿,王雷找來擔架把他抬到醫院,還墊付了醫藥費……
后來,村民們才懂得王雷的堅持是多么重要!原來,松原地震是十分罕見的震群型地震,從2013年10月31日到2014年8月30日,累計地震1162次,且后面的震級高于前面的,最強震級達5.8級。“要是沒有王書記的苦勸,大家伙恐怕要砸在里頭了!”馬占波事后回憶仍心有余悸。
轉移群眾、摸底排查、核實災情,搭建帳篷、建彩鋼房……那段時間,王雷曾創下連續五天五夜不休息的紀錄。因為地震,全鎮倒塌房屋3600余間,受災群眾23500余人,卻創造了無一人重傷、無一人死亡的“奇跡”,干部群眾打心里感激王雷,稱呼他為“鐵漢書記”。
全鎮上繳稅收8年增長30倍
地震不僅影響群眾生活,還會帶來心理恐慌。震后連續3年,王雷都和受災群眾們一起過春節。
震后的第一個冬天最難熬。松原的冬天很冷,室外氣溫在零下20多度,救災帳篷里也是滴水成冰。腰英吐村村民王桂林蓋上幾床大棉被,可還是整晚整晚睡不著。為了讓群眾安全過冬,王雷組織施工隊冒著嚴寒,搭建臨時安居房。王桂林很快就搬了進去,再把土炕一燒,室內溫度一下子上到了20度。
2014年開春后,災后重建開始。王雷為每戶受災家庭爭取重建房屋補助;請設計機構出圖紙,讓村民自己選擇建房樣式;要求村民和幾家施工單位“雙向選擇”,簽訂施工合同;安排鎮村干部擔任監理方,對施工的全流程進行跟蹤監督,嚴把質量關。他自己也是吃住在工地,現場協調解決各種問題。
這樣蓋出來的房子,群眾自然很滿意。后英吐屯在地震中受災最嚴重,80%的房子坍塌。震后10個月時間,一個嶄新的村子就出現在人們面前。該屯村民劉永武老人新建了一排瓦房,可抗7級地震。臥室、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怕冷的老人還在瓷磚底下鋪了地暖?!白詡€就掏了一筆裝修錢。住在這樣的房子里,放心又舒心!”老人興奮地說。
“災后重建的不僅是房子,還要重建生活。”房子建好后,王雷組織專家對配套的院墻、道路、路燈、天然氣、給排水、牲畜飼養場所,甚至柴草垛堆放位置都進行了科學規劃。王雷到查干花任職前,全鎮水泥路加起來不到5公里,這幾年新修水泥路178公里,35個村屯實現了“屯屯通”。“路修好了,玉米、花生每斤比過去至少多賣一毛錢?!毖哟宕迕駞查L娟算過一筆賬。
新路、新房子、新村子……查干花人對新生活有了更多盼頭。在抓好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王雷致力于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與班子成員共同研究制定了查干花城鎮化建設發展規劃。投資1.4億元的阿古拉大街主路及綠化工程,1.5萬平方米商企住宅綜合樓、2萬平方米臨街商戶和1.2萬平方米勝利住宅小區等項目相繼建成。利用該鎮天然氣資源充沛的優勢,他還引進了4家天然氣加工企業,中石化東北分公司到查干花建起了一個采油廠、一個采氣廠。另有10多個招商引資項目陸續落地投產,總投資額達20多億元。2018年,查干花鎮上繳稅收5169萬元,是2011年的30倍。農民人均純收入12333元,全鎮貧困人口由279戶634人下降到37戶84人。
對于王雷當選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查干花鎮的干部群眾覺得,這是他該得的榮譽??赏趵讌s說,榮譽不是他個人的,活兒也不是他一個人干的,靠的是一支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黨員干部隊伍。
“在綠色農業上做文章,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這是王雷為自己和查干花干部群眾制定的新目標,幸福生活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