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下姜人家”餐廳。
姜浩強(左)與趙祥彬查看接單情況。
下姜村村景。
今年2月份,浙江省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面向全國招聘職業經理人的消息經媒體發布后,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時隔半年之后,關注還在繼續,人們想知道的是,勝出的趙祥彬是否“水土不服”?他的表現是否令當地干群滿意?這樣的納賢做法能否為其他地方復制?帶著公眾的關注,記者日前走進下姜村。
說起下姜村,在當地名氣確實很大。這里是浙江省委書記的聯系點,也是淳安縣黨員教育培訓基地。村書記姜浩強介紹說,村里的主導產業有旅游和現代農業等,現有民宿30家,還有500畝葡萄園、草莓園和桃園,2018年全村共接待游客46.1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3000萬元。這些數據盡管很漂亮,但與姜浩強的預期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村集體經濟的實力。姜浩強向記者和盤托出了村級經濟的“家底”:去年村里民宿管理費和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收入達110萬元,因為營收模式相對固化,難以產生裂變式增長。姜浩強認為,要想實現集體經濟跨越式發展,必須另辟蹊徑,刷新業態。去年8月,該村籌資800萬元成立了下姜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其中村集體占股79%,165戶村民以資金、資源等形式入股,占股21%。
姜浩強等村干部們明白,“下姜實業”能否開好局、起好步,關鍵在人,尤其是經營“管家”。于是,他們想出了在全國納賢的做法。2019年2月,通過媒體發布消息,招聘“下姜實業”公司總經理,開出的籌碼是年薪18萬元,并視效益上不封頂。“英雄帖”甫出,引來浙江、江蘇、上海、黑龍江等地的眾多應聘者。經初步篩選,15人進入筆試、面試環節,來自江蘇的51歲的趙祥彬勝出,3月20日他接過了“下姜實業”的聘書。“沒想到這么大年紀還當了一回網紅。”趙祥彬打趣說,那時他受到了太多媒體的關注。
面對記者“招聘是不是一場‘秀’”的提問,在基層工作了20多年的姜浩強沒有半點掩飾,“當然,你也可以認為這是一個策劃。當時我們給每個面試者發了500元的車費補貼,加上評委費,一共花了2萬多元。”姜浩強說,即使招不到合適的人,就算花2萬元打一個全國性的廣告也不虧。姜浩強還跟記者復盤了招聘的面試環節,面試者“85后”占了一半,其中不乏來自清華、浙大、復旦等名校的。但從為村級企業選人的角度考量,他們對“年輕”“高學歷”這些標簽持理性態度。
為參加面試,趙祥彬做了一番功課。前一晚,他實地“考察”了下姜村,了解到這個曾經又窮又臟的村子,經過多年發展,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3.3萬元。村子依山傍水,生態環境獨特,資源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而最吸引他的還是下姜村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招聘職業經理人之舉,本身就說明村兩委有著較強的創新意識。”
趙祥彬在農村長大,有著深厚的鄉土情懷,之前他在農行、生物科技公司等單位工作過,與生態園林、金融行業打過交道,又擔任過企業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等職。“建團隊,找項目,搞經營……我一直在做。”對趙祥彬來說,經營“下姜實業”還算干的老本行。而18萬元的年薪雖與他此前的60萬元年薪差距有點大,但他更看重的是,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投身農村可以干一番事業。“依下姜村的現狀,無論是企業的發展空間還是個人的成長空間都很大。”趙祥彬說。
據介紹,“下姜實業”的董事會由村兩委干部組成,姜浩強任董事長,趙祥彬任總經理。公司下設3個事業部:一是培訓部,承擔黨員教育培訓職能;二是餐廳部,負責接待旅游團隊;三是旅游紀念品超市。董事會賦予趙祥彬組建團隊和經營的自主權。
趙祥彬接手的第一個項目是,將村里的廢棄用房改造成集餐飲、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樓,餐飲場所定名為“下姜人家”。員工團隊由他物色,菜單由他做主。“大廚和領班是我從縣城大酒店高薪挖來的,所有服務員經培訓后上崗。”趙祥彬說,和一般民宿不一樣,“下姜人家”走的是星級服務路線,6月底開業以來已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享有自主經營權的趙祥彬與董事會的磨合是否順利呢?趙祥彬感覺總體不錯,“印象中有兩次建議被董事會否了,當然也有被董事會采納的。”
4月份,董事會決定開設一家旅游紀念品超市,經營折扇、斗笠、搪瓷杯等文創產品。趙祥彬從提高綜合效益的角度考慮,建議將飲料零食、本地特色農產品等也上架銷售,這一建議遭到董事會的否定。理由是,不少村民開設的民宿也賣飲料和農產品,如果同質化經營,會壓縮村民的獲利空間,公司應當走錯位經營的路子。
還有一次,趙祥彬建議上一個億元級的項目,也沒有被董事會采納。董事會的想法是,起步階段步子還是小一點,穩打穩扎為好。
不過,趙祥彬提出的設計吉祥物為村子代言的建議,得到了董事會的高度認同。下姜村根據建議推出的地瓜、蠶、蜜蜂、“小姜哥”吉祥物人偶組合,讓本土特產很快走進了消費者心里。“磨合總歸有一個過程,而且是互取所長、相互賦能的過程。只要出發點一致,建議被否決或被采納都很正常。”趙祥彬說。
“上任后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對于記者的提問,趙祥彬脫口而出:“不是融入難,不是工作開展難,而是選人難。”
“招聘一個職業經理,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鄉村人才短板,隨著項目不斷推進,人才缺口會越來越大。”姜浩強介紹,眼下他們正在選擇適合走出去的項目,將面臨新一輪人才瓶頸。2月份舉行的職業經理人海選,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下面還要繼續探索創新選人方式。
對下姜村面向全國遴選人才的做法,有關專家也發表了看法。面試主考官徐峻認為,還是從年輕大學生、返鄉創業者、本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群體中選人較為合適,下姜村聘用外省職業經理人是個性化案例,其他地方不一定能照搬。淳安縣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鄭智華認為,資金、資產、資源有一定基礎的村可以嘗試,基礎比較差的不要貿然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