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平羅縣靈沙鄉西靈村利用本村資源和耕地優勢,多方面引入民間資本30萬元,在縣鄉農業部門支持下,通過“產業+扶貧+合作社”模式,現在已經建成蔬菜大棚36座。通過合作社提供種苗和化肥,采取統一訂單、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模式,種植西紅柿和草紅花,每座大棚年收入3萬元,年底實現每股分紅69.3元。這是平羅縣打造農業服務型經濟,提高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能力,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持續增加集體收益分配收入的新舉措。
據了解,該縣農業服務型經濟涉及村級集體的項目建設、資金入股、資產盤活等多種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指導各村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多種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最新調查顯示,現在全縣已完成144個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立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114個、集體經濟合作社30個),通過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預計年底將有60個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實現分紅。
圍繞當地優勢資源,發展“產業帶動型”經濟,已經成為平羅縣農業經濟新的亮點。黃渠橋鎮前光村依托黃渠橋鎮羊羔肉特色美食優勢,利用財政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資金,建設羔羊繁育基地,發展優質羔羊特色養殖,現基地羔羊存欄1400只。黃渠橋鎮前光村投資100萬元與當地馬季食用油有限公司合股經營,充分利用集體閑置資金,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合作社今年收入18萬元,年底實現每股分紅170元。
圍繞閑置土地房產等資源發展“資產盤活型”經濟,成為該縣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新事物。城關鎮新利村利用村集體建設的門面房和建材市場門面房對外招租招商,已對外出租20套,年租金收入11.3萬元。合作社預計年收入20萬元,年底實現每股分紅120元。通伏鄉羅家莊村投資151.8萬元,建設751平方米儲糧倉,360平方米中轉大棚糧倉,安裝120噸、30噸地磅兩臺,硬化場地9600平方米,與當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簽訂水稻收儲中轉協議,每噸收取場地中轉費25元,年收儲水稻達4000噸。合作社預計年收入10萬元,年底實現每股分紅83.2元。
發展多元化經濟,為農業經濟增添新的活力。城關鎮合作村立足城中村優勢,投入資金2650萬元,建設平羅縣富樂民蔬菜綜合批發市場,為商戶提供物業服務,市場占地面積170畝,年交易量30萬-35萬噸,交易額約4億元。合作社預計年收入61萬元,年底實現每股分紅300元。寶豐鎮吳家灣村調規村集體荒地15畝,利用200萬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建成1960平方米蔬菜加工車間,出租給平羅縣三和食品有限公司擴大生產。合作社預計年收入12萬元,年底實現每股分紅39.2元。通過引導支持有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將村級“一事一議”項目和400萬元以內的建設施工項目自主經營,增加集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