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家風是‘天道酬勤’”“我家的是‘尊老愛幼’”……課間休息時,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潯錦繡實驗學校,幾名學生對自家家風展開熱烈討論。漫步在校園,家風家訓手抄報、最美家風全家福、自制家風卡……為啥學校里有這么多的家風元素?
學校副校長譚繼華道出了答案,這是學校開展的“最美家風揚校風”活動。通過“家長寫家書”“名人家風小故事”等活動,家風揚校風,校風揚正氣。
校園里的這股家風,正是南潯區自2017年開展“最美家風+”活動的一個縮影。
南潯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楊長海告訴記者,家風文化在南潯代代相傳,活動以此為基礎,讓好家風走進學校和鄉村,不僅能弘揚新風正氣,還可以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
如今,這股家風也吹到了田間地頭。
息塘村張老漢曾跟老伴、子女的關系處不好,對村里共商共議的事情,也很抵觸。這讓村支書周美鳳十分困擾。
家風活動開展以來,張老漢家也悄然發生了轉變。看到別人家都立了家風家訓,自家的矛盾卻還沒處理好,張老漢的面子掛不住了。他主動找到周美鳳,也給自己家立了家風——“和睦友善”。自打有了這家風,張老漢的家庭矛盾少了,待人處事也友好起來。
村里629戶人家,家家都有家風。如今的息塘村已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鄉村治理新格局,少了矛盾,添了和氣,淳了鄉風,村務工作也更容易開展。
“將優秀的家風融入村規民約,讓良好的家風薪火相傳,不僅能激發村民參與鄉村基層治理的熱情,也能形成人人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楊長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