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也是農村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為使春耕生產工作不受影響,江蘇蘇州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政策部署的同時,把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做到防疫春耕兩不誤。
太倉市城廂鎮電站村是太倉市農業農村局主導的政府菜籃子基地,村黨支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春節以來加強了對村合作社全體員工開展防疫知識、個人防護等宣傳教育,不掌握知識不得上崗。同時,合作社積極發揮“葉菜保供基地”作用,組織全村種植大戶、工人在疫情期不間斷為太倉市和周邊市場供應鮮菜,防止春季蔬菜供應斷檔。為能更好的阻斷疫情的傳播渠道,在疫情防控期間電站村推出“無接觸服務”,開展線上銷售,線下配送方式,市民足不出戶,動動手指掃碼下單,選擇喜愛的蔬菜套餐統一包裝后直接送達住宅小區,讓市民村吃到綠色放心新鮮的蔬菜。截至2月16日,合作社已配送“蔬菜套餐”近300份,銷售量2.2噸。
太倉市城廂鎮東林村“東林味稻”黨支部作為“行動支部”,帶領黨員群眾積極做好春耕備播,確保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兩推進”。東林農場,大米加工廠,飼料加工廠、農機站先后復工于2月5日起逐步復工,日前米廠日產大米20噸。為落實防疫要求,還落實口罩2000只、84消毒液72公斤、消毒酒精100公斤、手套1000只。
“疫情形勢嚴峻,春耕時節又到了,本來還發愁,現在可算放心了。”暫時不能從安徽老家返回的太倉種植大戶劉平說,他非常感謝太倉市城廂鎮永豐村黨組織的關心。永豐村土地耕種面積約為4400畝,由22戶農戶承包種植,其中以外來承包戶為主,春節前期均已返鄉,節后受疫情影響部分農戶未能如期返回太長。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春耕生產的重要時節,對此,永豐村黨組織及時引導種植戶合理恢復農業生產。經摸底排查后,永豐村組織13戶已返太的種植戶采用“合作幫帶”的模式,讓在太農戶與尚未返太的農戶結對,幫助未返太農戶進行必要的農田管理。通過合作幫帶,目前已對這批尚不在太倉的種植大戶已種植的小麥,已新施農藥200畝、化肥500畝。
在張家港市大新鎮,為確保防疫期間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的正常有序進行,大新鎮黨委緊密結合疫情防控期間市級“惠農十條”要求,及時為全鎮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對接服務。由于外地人不能返回,農業生產普遍面臨缺工,為此,鎮黨委招募黨員志愿者50名,緩解人工緊缺問題。此外,該鎮還協調對接有農產品需要的復工企事業單位,幫助本鎮農戶銷售蔬菜2萬斤,解決了農產品滯銷。
常陰沙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是一個以農為主的產業園區。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園區農副辦蜻蜓衛士行動支部迅速行動、全力應對。目前,冬小麥陸續返青拔節,油菜開始抽薹,田要管、肥要施、種子需備,支部黨員與農時賽跑,引導農民和各類經營主體,搶占有利時機全力備耕春耕,為夏熟作物豐產豐收打好基礎。學焦合作社是一家以種植蔬菜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疫情發生后蔬菜配送出現困難,支部黨員積極與上級農業部門對接,為其辦理了防疫期間生活必需品貨運通行證,順利解決了蔬菜配送問題。瑞和種養合作社、三畝良鋪公司、魚菜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農產品滯銷,支部黨員一方面積極幫助企業對接互聯網營銷平臺,拓寬網絡銷售渠道,另一方面發動黨員群眾志愿者為企業包裝、送貨,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齊心協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在緊鑼密鼓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張家港市南豐鎮海壩村黨總支結合轄區內農業生產實際及蔬菜水果種植規律,第一時間指導轄區內種植大戶盡快復工復產。2月16日下午,海壩村黨總支書記倪春峰、副書記展軍以及部分黨員前往轄區內果蔬種植基地,現場解決種植大戶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購買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