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掩映在綠樹之中,林蔭步道盡頭是親水平臺——從過去的“塑料村”到如今的美麗鄉村,這幾年,江蘇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的變化,就連本村村民也感到驚訝。
2015年前,耿車鎮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廢舊塑料加工基地之一。在劉圩村,數不清的塑料垃圾被運到這里,清洗破碎后加工成再生塑料顆粒。這種低效益、高污染的發展模式,嚴重污染了當地環境。“門前屋后垃圾多,河塘的水也臭,連過路車都不愿開窗,受不了難聞的氣味。”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村民王振華連連搖頭。
2016年初,當地下定決心禁止廢塑產業,59個交易貨場全部取締。挖土機開進河塘溝渠,挖走20萬噸塑料殘料。此后,當地復墾土地2600多畝,整治河塘溝渠500多處,栽植苗木72萬株,水清岸綠的景象逐漸重現。
如今的劉圩村,開始走上生態轉型、綠色發展的新路。2019年,劉圩村生態農業示范園交易額突破13億元,其中電商交易額突破9億元,輻射帶動當地300多人增收,許多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家門口成了大公園,大家茶余飯后都愛來遛彎兒。”聊起現在的新生活,王振華很滿意。村支書丁義錄介紹,劉圩村為打造生態宜居村莊,統籌水、路、產業、公共服務等要素,完成污水管網、污水處理站建設。如今,整個村被活水環繞,景觀橋、亭臺勾勒出古樸的村莊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