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記者來到全國人大代表吳云波所在的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一下車,就有兩位同志拿著手機圍了過來,嘎查黨支部書記吳云波介紹,這是嘎查的日常直播。
吳云波(左)與合作社銷售經理詹立山在直播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吳云波因為直播帶貨“出圈”,快速漲粉,現在他已經是快手上的百萬粉絲博主了。從“基層干部吳云波”到“帶貨博主吳云波”,一路走來很不容易,流量低位時,一個晚上的訂單僅僅是個位數。
不為外人知曉的是,嘎查合作社牛肉直播帶貨的前期投入14萬元是吳云波以個人名義借的,他當時承諾說“賠了算我的。”“現在我們合作社每天要進行2個小時的直播,一般從晚上6點到8點,雷打不動。”吳云波帶記者來到草場,他打趣說,“幸好你們來得早,不然耽誤了直播,那合作社至少損失好幾千呢。” 吳云波所說的合作社是東薩拉嘎查的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于2014年1月由嘎查黨支部牽頭成立。農牧民以土地、草牧場,牲畜等資產折價入股。目前全嘎查234戶牧民中有207戶入了股,截至2019年底,合作社總資產達到5800萬元,6年累計分紅767.7萬元。 一般來說,春節是牛肉的銷售旺季,今年因為疫情,合作社的13家實體門店全部閉門歇業,線上銷售也遇冷,先前備下的幾百萬元貨賣不出去了。 疫情好轉后,吳云波決定試一試去年11月開通的快手賬號。
“你要做直播?給自己做還是給合作社做呀?”巴彥塔拉蘇木達(鄉鎮長)徐躍回憶,3月的一天,吳云波向她借錢,說想給合作社的牛肉帶帶貨。其實,吳云波當時心里也沒底,不知道能不能做成這件事,之所以以個人名義借錢,用個人賬號嘗試,就是不舍得讓村民的利益有絲毫損失。吳云波說,這個合作社是嘎查帶著村里的窮人一點一滴做起來的,發展只能求穩,不能栽跟頭,“直播要是賠了我自己認。” 最終吳云波用徐躍借出的4萬元和他舅舅借出的10萬元,購買了手機、平衡器等設備,在快手上開播了。和一些農村電商直播帶貨不同的是,吳云波直播沒有機構背書,沒有大型直播活動可以搭便車,就是他與合作社的銷售經理詹立山、辦公室主任香寶“三個臭皮匠”慢慢琢磨出來的。
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的牧場
吳云波帶著記者參觀草場和合作社辦公室,詹立山和香寶一路跟隨一路直播,吳云波也插空入鏡,對著鏡頭說:“老鐵們,咱這牛是天然放養的,給個雙擊小紅心啊!” 3月份的第一場直播,吳云波“厚著臉皮”出鏡賣出了幾十單,可開張之后的兩個月里,銷售并不樂觀,但吳云波和他的團隊沒有放棄。為了漲粉,不賣貨的時候,他們持續不斷地輸出新作品,比如騎馬、唱蒙語歌,也會經常光顧別人的直播間,什么點子好就學什么。拐點出現在5月份,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吳云波與代表、網友熱議短視頻和直播對鄉村振興的拉動作用,并利用休息時間參加了兩場快手聯合媒體推出的“公益直播帶貨”活動,累計觀看人數超過120萬。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通遼市委書記馮玉臻也來到吳云波的直播間助力售賣。接著吳云波的粉絲十萬十萬地漲,目前他的粉絲已有103.5萬,最多的一場直播在線觀看人數有1萬多,最好的銷售成績是1小時8萬元。
“為什么天天直播啊,就是為了‘養粉’,增強粉絲忠誠度,不然100多萬的粉絲就成別人的了。”吳云波的危機意識可見一斑。他說,直播帶貨的好處很多,主要是資金回籠快,“以前開著車千里萬里求人家買,貨給了,幾個月后才能拿到貨款。”旁邊的同志補充介紹說,“吳書記以前開車跑銷售,一年里程數10萬公里,都是自己掏的油錢。”如今,直播銷售方便省事多了。吳云波還開發了一款新產品——肉串。肥肉平時只有7元一斤,而且不好賣,但是將肥肉和瘦肉夾花穿成肉串,四盒600克就能賣到108元。 記者看到,在合作社辦公室的墻上寫著三條路:致富的路,幸福的路,智慧的路。是啊,正是吳云波不斷探索嘗試,才帶領村民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幸福之路,智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