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馬鞍山市堅持黨建引領,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各縣區“一把手工程”,不斷探索壯大集體經濟有效途徑,推動村級產業健康發展。
在政策推動下,資金項目向鄉村集結。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加上各地的配套資金等,累計投入7700余萬元,分別給予2019年市級重點扶持的25個培強扶優村、100個薄弱村不低于50萬元和30萬元的分檔補助;以縣為單位建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庫,以鄉鎮為單位確定發展項目,實行一村一策,分類推進實施,共為市縣兩級扶持的202個村確定發展項目368個。
不僅如此,馬鞍山市還堅持把致富帶富能力作為選配村書記的重要標準,不斷提升村黨組織引領發展能力。通過建立激勵考核機制,將村干部收入與集體經濟發展績效掛鉤,極大地激發了發展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呈現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喜人局面。
當涂縣姑孰鎮靈墟村通過成立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盤活全村閑置土地、林地等資源,建設150畝黃桃、花李等經果林種植基地,實現了四季有果品上市,全年有旅游風景,戶戶有收入分紅。
和縣石楊鎮花園村成立了勞動服務公司,承攬美麗鄉村建設、農村改廁、衛生保潔等業務,為村民搭建起就業平臺,以優質服務增加集體收入。
博望區丹陽鎮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組織12個村籌措1000多萬元,在寧博一體化示范區內購置門面房1700平方米,統一對外出租,為各村增加集體收入10余萬元。
2019年,馬鞍山市掛牌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342家,經濟合作社83家,全市423個村(社區)集體經營性收入14962萬元,村均35.37萬元。